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科技 > 良种繁育 > 文章

中国肉牛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1-03-08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牛业科学    作者:汪聪勇、朱波、李俊雅 - 小 + 大

  3.2 单品种核心群规模小,新品种培育进展缓慢我国现有普通黄牛品种55个,水牛26个,牦牛17个,已经开展种公牛培育且通过推广牛冷冻精液进行群体改良的品种35个,具有国家级核心群的品种仅24个。肉牛品种多,核心群规模小,绝大多数存在育种规划不明确或执行不稳定的问题,新品种培育工作进展缓慢。

  3.3 主要肉牛品种种牛未能摆脱国外依赖性

  我国陆续从国外引进了10余个肉牛品种,由于引进种群的规模不大,加之引进的种牛在遗传基础上并不是国外的顶级种牛,只强调引进而忽视选育,从而导致我国不断地从国外引进种牛,而没有自己的制种、供种体系,或因种群过小选不出优秀种牛,中国的肉用种牛培育一直没有走出“引进—退化—再引进—再退化”的怪圈,甚至出现了“杂交污染”。
  3.4 基础育种工作不扎实。
  虽然良种肉牛品种登记、体型鉴定、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等基础工作已逐步开展,但尚未形成第三方肉牛生产性能测定平台,体型鉴定和生产性能测定等基础数据都由各育种场或种公牛站自行开展,数据准确性不高,操作规范性有待加强。
  3.5 育种企业体制机制不完善
  我国肉牛育种企业散、多、弱,且机制不灵活,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没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种业集团。肉牛育种企业自律性不强,种公牛质量参差不齐。
  4 建议
  4.1 继续鼓励成立肉牛联合育种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开展联合育种,形成若干个性能稳定的种群,开展稳定、规范的肉牛生产,是肉牛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议分品种建立全国或区域性联合育种组织。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夏洛来牛和利木赞牛等建立全国性联合育种组织,其他培育品种、地方黄牛品种、牦牛和水牛等建立区域性联合育种组织。组织专家指导制定联合育种规划和技术方案,加快肉牛地方品种的开发利用速度,利用传统育种技术和现代分子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肉牛新品种(品系)培育工作。
  4.2 增强种公牛自主培育能力
  一是继续推进国家核心育种场建设,扩大核心群规模,完善《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管理办法》,切实发挥其在联合育种和种公牛培育方面的主体作用。二是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和种公牛站要加强育种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购置,做好肉牛良种登记、早期选种技术(全基因组检测)示范、青年种公牛后裔测定等基础性育种工作,提高我国自主培育优秀种公牛能力,推动肉牛群体遗传改良。
  4.3 建立中国肉牛种业大数据平台
  将各种公牛站、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后裔测定场、生产性能测定、肉牛遗传评估中心的种牛品种登记信息、生产性能测定信息、后裔测定结果、遗传评估结果等进行有效整合,建立肉牛育种大数据信息平台。为各品种联合育种组织提供数据交换服务;通过平台实现种公牛和种子母牛育种值更高频次在线计算与发布,根据评估结果为养殖场、农牧民提供科学选种选配方案。持续完善和优化肉牛遗传评估体系,增加对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的评价指标,增强评估结果对生产实际的指导作用。
  4.4 推进第三方品种登记和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建设建立种牛登记制度,开展肉用种牛亲子鉴定,实行肉用种牛第三方系谱认证,特别是要将第三方系谱认证作为种公牛的准入条件。加快完善以场内测定为主、场内测定和生产性能测定中心测定相结合的性能测定体系,在全国建成3~5个肉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打造规范高效的生产性能测定平台。组建具有专业水平的联合测定队伍,切实提升生产性能测定能力,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实现生产性能测定、体型外貌评定等关键性、基础性育种工作全国统一联合开展,逐渐建立第三方测定平台。
  4.5 加快肉牛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的推广应用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已经广泛应用到奶牛育种中,肉牛育种也开始尝试应用全基因组选择育种,但有效地应用全基因组选择育种还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建立完善符合我国肉牛育种实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基因组选择为核心的肉牛分子育种技术平台,制定中国肉牛全基因组选择指数,尽快推广应用肉牛全基因组选择技术,使用改进的中国肉牛选择指数和基因组选择指数对种子公、母牛进行综合评估,依据评估结果选留优良种牛,提高选育准确性和遗传进展。

上一篇:浅谈种母猪选购和后备种猪的选育

下一篇:种用外三元母猪培育对策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