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监测流调 > 文章

2016—2018年贵州省羊群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

时间:2020-04-06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检疫    作者:王慧,刘霞等 - 小 + 大

2.2 总体检测情况  

2016—2018年,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 5 679  份,来自303 个场次,总个体阳性率为 2.50%  (5 679/227 539),总群体阳性率为 9.06% (303/3 346)。其中,2016—2018 年个体阳性率分别为 3.19%(2768/86644)、2.21%(1980/89417)、1.81%(931/5 1478),群体阳性率分别为11.22% (141/1 257)、9.93%(125/1 259)、4.46%(37/830),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群体阳性率下降更明显。 

2.3 不同类别场点检测情况  

将检测的血清样品,按照种畜场、商品代饲养场户、散养户等不同类别场点进行分别统计。结果(图 1、图 2)显示:商品代饲养场户个体阳性率最高,但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均呈逐年递减趋势;散养户群体阳性率最高,但从 2018 年开始,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均大幅度下降;种畜场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无明显变化规律,但个体阳性率最低。

图1 2016—2018 年不同类别场点个体阳性率变化情况

图2   2016—2018 年不同类别场点群体阳性率化情况

3 讨论  

贵州省羊产业以肉用为主,主要饲养贵州黑山羊、白山羊、黔北麻羊等肉羊品种,养殖模式以散养及小规模养殖为主,疫病防控难度大,再加上近年来大量从外地引种,疫病防控形势更为严峻 。从本次羊群布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贵州省羊群布病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群体阳性率下降趋势更为明显,说明贵州省的布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羊群布病流行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从不同类别场点检测结果来看,散养户群体阳性率(12.81%)>种畜场(7.53%)>商品代饲  养场户(6.76%),说明布病在散养户中分布较广,是布病传播的重要风险点,应加强防治宣传和重点控制,引导进行养殖模式转变。商品代饲养场的个体阳性率偏高,种畜场布病净化效果不明显,也说明此类场点的布病风险也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加强规模化养羊场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加大疫病监测和防控力度,加快推进布病净化,对检出的阳性羊必须严格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强制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调运和引种检疫,严格控制种羊调入和调出,从源头上控制布病流行和传播,以保证全省羊产业健康发展 。  

本次调查是按照各年的贵州省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进行的采样检测,其中的采样数量和范围均进行了系统的流行病学设计,因此调查结果基本能够完全反映全省 2016—2018年羊群布病的流行情况和流行趋势,这对于贵州省羊群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防以及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上一篇:新冠肺炎疫情给非洲猪瘟检测的提示

下一篇:仇华吉:关于非洲猪瘟防控的23个问题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