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闲情逸致 > 精典网摘 > 文章

论正确的做事

时间:2018-07-15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李军兴 - 小 + 大

西方几百年形而上的探索,无疑功不可没,但过于机械亦失于烦琐。如果遵循中国传统智慧,窃以为从阴阳两个角度考察,则人性的大概当可窥一斑。阴,即出自于欲望的心理,不能或不愿为外人所知的心理的集合。无论什么的人,他(她)都有属于自己隐秘的一面,利己的一面。阳,即能融入外界的对他人有益的心理集合,同时也是愿意展示,愿意被他人欣赏的心理部分。过于利己的心理行为,是人性中最阴暗的部分,不十分恰当的,可以称作“恶”。而与此相反的,我们一般称为善。所有人的复杂的人性,都可以在个体中阴阳二面的多寡,和善恶的消长中,找到它的本质和起源。以善恶滋长出的以阴阳表现出来的人性,辅以外部因素的影响,令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观察一个发展良好的社会,突出的现象,是促进个体和社会,综合向阳和善的方向前进,而倒退或滞歩不前的,则向人的底层欲望转弯。

那些表现极端的人性尽管非常罕见,却并非绝无仅有,如南北朝时石虎的残暴骇人听闻。但绝大多数人确属两个极端中间,有普通人的欢乐忧愁、幸福和烦恼,经常犯些本可避免的错误。由于先天的原因及后天教育的差距,以及出身、阶层、时代等特定环境的制约,不同的人群对一些现象会产生明显的分歧,甚至在立场上会尖锐对立。惟其如此,一个人要放弃立场,对某些现象持中正公允态度,是相当不易的,有时根本做不到。这不仅可以做为我们理解历史上诸多社会现象的钥匙。也可从中体味个人对客观公正追求的艰难。

三、执身中正:正确认知和善作之宝

学会正确做事,首先要善于正确的认知——使表象与实际尽可能的相符,然后找到相匹配的技术,两相结合,即是成功之道。古人把提高方法叫格物,但究竟怎样格物以获“致知”,又众说纷芸。对此笔者曾熟思良久,忽一日从拳道中有所体悟,可为蛛丝之迹。拳术之道,惟正为高,惟中不破。强者胜出,无不以正击倚,后先发至。以此参考,当知做事之道,关键之处,当心存公允,执身中正。

做到这一点,应予“七维”观察,对事物做多角度、立体性的审视。即在事物的前后左右上下等六维考察的基础上,最好再加上时间这个维度。北宋东坡居士的庐山诗,反向证明了换个位置与角度看事物的必要性,要横看侧看,近看远看,上下都看,方得庐山真面目。象那些大军事家,身悬生死一线,却常克敌制甠,非常重要的是,更善于从对手的位置做权衡。但王阳明那首十几岁做的诗,“有眼大如天”,以大见小,高空俯视,揭示了提高眼界、高屋建瓴的路径,尤其是做大事,必须培养这样的战略眼光,方不致舍本逐木,迷失方向,举措失宜。这样多方求证、破除成见的正确方法,方是获得真谛、打开正确之门的途径,为万古不易之典。就如今日之卫星,在几百公里高的天空,俯视山川湖海,则看庐山更全面,也更真切。

把时间做为最后的第七维,不是顺序,而是缘于它的独特。事实上,所有的事物都不能与时间为敌,只能与时间作友,刻上时间的标记。因此要淸晰事物的全貌,从时间上了解其相对位置,是个明智的选择。

正确的做事,首要的就是全面审视“事”,做一个明白人,只有明白,才能明智,观人观事,都是如此。正如古谚,只有伯乐可以相千里马,明主可识能臣。如张良献策,惟高帝识鉴,范增多谋,而项王抛弃。智愚明暗如此,是汉楚成败、强弱易势的主要原因。即使当今,日常所见,成功者无不识见明达,理察精粹,破除偏见,知理必然,创造条件而成。所谓洞察力,则在其中。而那些先入为主的人,心存偏见,以想当然当标准,焉能不败?

四、能而不做:正确做事的更高境界

正确做事的另一个标准,是知道该不该做,这比仅知道能不能做重要一万倍。虽有能力做到,但却说“不”,也是正确的做事方式。日常所见,世上许多事情,都盲目决策,先费力做不该做之事,然后再花大力气予以纠正,一边制造麻烦,一边解决问题,南辕北辙之类,比比皆是。这不啻是虚耗资财,重复浪费。如何避免这类可笑可叹可悲的糗事,我们还有许多改进之处。

把决策和执行分开,防止决策失误,是正确做事的重要程式。那些自已搭台、自已表演、自己评判的自我娱乐,和自己踢球、自当裁判一样,应归入自恋僻好。把决策与执行分开,建立一个可追责的机制,责任清晰,事权一致,是正确做事的重要保障。

世上所有的事,成功与否,都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有些事情看似可行,实则有不测之忧。而有些事物看似艰险,却奇迹而成。三国之时,袁绍士众兵强,盛气南向,却溃于官渡。曹操携全胜之势,志满意得,退败于赤壁。弱以致胜,强而败北,同寓一身,其中深刻道理,值得详鉴宏察。老子云:多易必多难,这话相当中肯,切中要害。历观古今贤能,没有几个人能让头脑始终保持清醒,“既得陇,复望蜀”,欲壑难填,是人类通病。因此,扼制住冲动,多些理性,学会说“不”,于决策至要。那些不借众智,刚愎自是者,很少能清醒自制。

对于执行,则以量才授任为首。古谚得人者兴,失人者崩,管仲相齐,桓公称霸,吴起奔楚,魏失西河。人才之重要,古今所同,世非无才,要在其职任与徳量匹配,使其双刃之刀,用于正途。亦譬若驯虎,勿以伤人。否则宁缺毋滥,不为失策。秦国远处西鄙,大才短乏,以致持续的从敌国收纳,最终从七国中胜出,一统天下。而反观东方六国,墨守旧规,以血统为贵,以亲故为高,远贤用侫,终破国亡身。范雎捶笞几死,李牧逃亡被杀,而信陵自污早亡,每览此状,不胜唏嘘。历事经年,观诸般职任,己与做事本意渐行渐远,私相运筹,大行其道,徒以资望,转圈挪位,位不充量,所在皆是,以校成败,吾未审其可。

上一篇:高僧对世俗问题的妙答

下一篇:在岁月中修养自己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