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猪塞尼卡谷病毒的检测及防控应对措施

时间:2018-05-02    点击: 次    来源: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田波 - 小 + 大

2014年伊始,全球多个国家确诊了猪SVA疫情。除美国外,2014年底至2015年初,巴西的6个州成年猪及断奶仔猪出现水疱性症状,1~4日龄新生仔猪死亡率上升。经实验室检测,在粪便、血清和多个器官组织中检测出SVA阳性。2015年3月和7月,我国广东省发现了SVA感染导致的猪水泡性疾病。2016年,加拿大、哥伦比亚和泰国发现了猪SVA感染。2016-2017年,我国又从湖北、福建、河南和黑龙江等省的患病猪群中陆续分离到SVA。

三、临床表现

该病与口蹄疫(FMD)、猪水疱病(SVD)、猪水疱疹(VES)及水疱性口炎(VS)极为相似,临床上很难区分。猪感染后通常表现为急性、自限性水疱症状。临床表现为采食量下降,之后鼻吻出现水疱性病变,可见1个或多个大小不一、充满液体的囊泡;囊泡破裂后发展成溃疡病变,在感染后10~15d形成厚痴。水疱性及溃疡性病变多出现于蹄冠部趾间裂和冠状带周围,导致边缘上皮疏松坏死,严重者跋行,站立困难。有些母猪腹部和乳房部出现红色斑点,或伴有发热和厌食症状,甚至发烧(39.5-40.5℃),部分跋行的母猪体温可达41.0℃。新生仔猪体态虚弱,嗜睡,不愿吸乳,并出现急性死亡,在蹄掌部可见部分化脓性小泡。

实验条件下,对SVA进行攻毒后,发现猪器官病理变化多生于扁桃体、脾、淋巴结和肺部,淋巴组织轻度至中度多灶性淋巴增生,肺扩张不全,偶见弥漫性充血,血管周围多灶性轻度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在感染的急性期,肺、纵隔、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小肠、大肠和扁桃体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或感染性病毒粒子。在康复期,肺、心脏和肝脏中检测不到病毒核酸;在纵隔、肠系膜淋巴结、肾、脾、小肠、大肠和扁桃体中,虽可检测到核酸,却不能分离到感染性的病毒粒子。

SVA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受猪群年龄、来源和地理分布等因素影响。2017年,美国母猪的发病率一度高达70%~90%,但死亡率只有0.2%左右,10~15 d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病猪迅速康复。SVA在新生仔猪中所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特别是1~4日龄仔猪,发病率达70%,死亡率达15%~30%,在仔猪群中出现临床症状和高死亡率的情况可持续2~3周。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发现的情况是当母猪出现水疱性临床症状后,新生仔猪才开始死亡。这与在美国发现的仔猪出现临床症状先于母猪临床症状的情况不同。

对美国和巴西发生水疱病和新生仔猪死亡的猪场,采集临床样品和环境样品进行SVA检测,包括猪群病变部位,环境中从人行通道、排气扇等采集的拭子,鼠粪便及鼠小肠等,结果老鼠和蝇类飞虫中都携带SVA,表明它们在SVA的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原检测

SVA与最近猪场暴发的PIVD关系密切,临床上给养猪生产造成巨大威胁的FMD症状极为相似,所以在对临床上出现水疱为特征的疾病检测时,应将SVA与FMD、SVD、VES及VS作鉴别诊断。直至去年年初,猪水疱病(VD)被认为是由以下4种RNA病毒引起的:口蹄疫病毒(FMDV,小RNA病毒科口疮病毒属),水疱性口炎病毒(VSIV,亦称VSV,弹状病毒科水疱病毒属),猪传染性水泡病毒(VESV,杯状病毒科水疱疹病毒属)或猪水疱病(SVD,小RNA病毒科肠病毒属)。在此研究中将这4种病毒称为“4大”水泡病毒。

SVA感染后猪只蹄部形成水疱

鉴于SVA快速传播的能力,建立高效、准确的诊断方法是进行该病防控的前提。目前已经用于诊断SVA的实验室方法包括病毒分离、病毒中和、竞争 ELISA、常规 RT-PCR和实时荧光RT-PCR (qRT-PCR)等方法。

五、疫苗的研发

灭活疫苗在传染病的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被广泛应用,灭活疫苗对病原进行了有效的灭活,提供了疫苗的安全性,因此,开发高效保护的灭活疫苗可以作为当下SVA病防控研究的一个方向。控制传染病最主要的手段是预防,而利用疫苗免疫进行预防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但目前仍然无可以推广使用的SVA商品化疫苗的报道。

上一篇:阻断输入动物引发疾病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与防控要点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