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动态 > 政策法规 > 文章

2018年全国农业科教环能工作要点

时间:2018-02-24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作者:农业部办公厅 - 小 + 大

二、以激发活力和提升效能为目标,着力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与转化

8.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探索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机制,引导农技人员为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提供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形式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推动农业科研院校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优化技术推广服务,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育。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有资质的市场化主体从事可量化、易监管的农技推广服务。推动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转型升级,创新支持方式,优化实施任务,实行全程绩效管理,对15%项目县进行实地考评,加大实施绩效所占权重。

9.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选择部分省份,以重大技术为主线,支持农业科研院校、推广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组建技术指导服务团队,建设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农业重大技术集成熟化和示范推广,完善“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展示基地+基层农技推广站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链条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实现农技服务与生产需求有效对接。

10.加大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实施力度。在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以及其他有需求地区,从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招募一批特聘农技员,帮助贫困农户科学发展特色产业,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激发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

11.推广绿色高效技术模式。组织推广10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加强集成熟化,开展示范展示,组织观摩交流。遴选推介100项优质安全、节本增效、绿色环保的农业部主推技术。结合农业部主推技术和本省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各省农业部门组织示范推广3—5个绿色高效技术模式,以县域为单元,形成技术操作规范,落实到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和示范主体,实现技术快速入户到田。

12.做好农技推广信息化服务。加强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专家、农技人员和服务对象在线学习、互动交流,提高中国农技推广APP在农技人员中的覆盖面和使用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农技人员业务培训管理、项目绩效考评等工作。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广播电视等渠道,组织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送,为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实时的指导服务。

三、以完善政策和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13.推进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订以职业认证、教育培训、定向扶持等为核心内容的职业农民制度体系,推动出台专门文件。抓好一批全国职业农民制度建设示范省、示范市和示范县,加快完善配套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农业农村经济考核,推动地方确立职业农民制度框架。

14.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计划。2018年培训100万人以上,重点是面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农机、植保等专业化服务人员;面向名特优新产品生产,培育专业技能型人员;面向休闲观光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管理经营型人员。

15.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采取“一点两线全程分段”方式,分层分类分模块,切实提高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探索政企合作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承担培育任务。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采取“弹性学制、农学交替”的方式,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

16.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条件能力。统筹利用农广校、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构建“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在线学习、在线服务和在线考核,实现培育工作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继续认定一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加强标准规范、名师队伍、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

四、以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为要求,坚决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17.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指导各地以县为单元编制全量化利用实施方案,提高秸秆处理利用的区域统筹水平。构建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利益联结机制,集成推广一批县域秸秆全量化利用模式。建设150个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打造20个典型示范样板。分区域、分作物、分层级,举办现场交流活动。编制秸秆利用政策清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五料化利用长效机制。

18.抓实地膜回收行动。加大农用地膜新国家标准宣贯力度,加快加厚地膜推广应用。研究制定地膜污染防治办法。做好100个地膜治理示范县建设,构建加厚地膜推广应用与地膜回收补贴挂钩机制,开展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培育地膜回收市场主体,不断完善农膜回收体系。加大地膜捡拾机具、资源化利用技术等研发和示范力度,继续开展可降解地膜对比试验。

上一篇:全国畜牧业监测预警专家组管理暂行办法

下一篇:全国家禽H7N9流感防治指导意见(2018—2020年)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