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当前禽病出现的新特点

时间:2009-05-25    点击: 次    来源:南大普瑞药业有限公司    作者:阳光网站 - 小 + 大

  1.4  鸡白血病出现新的变化  2006年以来在国内部分省份的养鸡场出现了一种严重危害种鸡和蛋鸡的病毒性肿瘤传染病。发病日龄是在开产前。其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皮肤有多处血疱或出血斑(30/30);部分出现肝、脾、肾及法氏囊肿大症状,有的病鸡胸腔、腹腔内充满血液。经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教授等人证实,该病的病原是J亚型白血病病毒,属于新型变异毒株,临床表现为骨髓瘤型白血病。病理变化为肌肉苍白,有肿瘤结节,胸骨、肋骨、上也有肿瘤结节,肝、脾、肺、心包膜、肾、胰脏、肠系膜、腺胃、卵泡等各内脏器官均有肿瘤结节等。组织切片发现各种不同器官与部位的肿物,镜检均见骨髓细胞瘤。发病率一般为5%~20%,死亡增多大多与继发感染有关。产蛋率比正常低10%~15%,目前这种鸡血管瘤型白血病在北方部分省份时有发生,甚至个别地方呈局部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5  出现多重耐药菌株  目前已有多篇关于细菌多重耐药菌株的报道。由于国内养禽行业比较严重,导致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在临床上许多农户误认为大剂量的抗生素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所以常常是临床使用时,又不考虑换用药、穿梭用药和药期,导致出现大量的抗生素耐药株,给细菌性疾病的防止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同时,也危害了人类的健康。
  1.6  饲养管理水平低  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对疾病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临床上,由于饲料营养成分不全造成维生素缺乏或微量元素缺乏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些也常因药物使用不当,导致药物中毒,如喹乙醇、痢特灵中毒等;饲料加工、管理不当也可引起中毒;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都可对家禽尤其是出生禽造成影响,甚至诱发相关疾病,所以应引起养鸡工作者的关注。

  2  防治
  2.1  加快兽医体制改革的步伐,健全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兽医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使质量过硬的防疫产品和技术能够真正到农户。
  2.2  扩大饲养规模,规范饲养管理,使养禽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2.3  加强禽病诊断和防治技术,提高禽病诊断水平,建立快速、灵敏、准确、简便的诊断方法,研制出快速、标准、特异的、临床适用的诊断商品实验盒,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2.4  强化新技术推广,提高饲养水平。采取开展知识讲座、举办培训班、开展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新技术,提高养禽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实现科学饲养。
  2.5  完善动物疫情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加强家禽传染病疫情监测。目前,我国以建立了国家动物疫病测报中心和动物流行病学研究中心,要形成由村级、乡镇、县(市)、市(地)、省逐级向农业部和国家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报告动物疫情的报告体系。对于重、特大疫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控制”,有效控制家禽烈性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
  2.6  全面发展绿色饲养技术。应用绿色饲养技术,减轻禽类粪便对环境的污染,要从饲料原料的选购、配方设计、加工饲喂等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并实施动物营养系统调控,达到地残留、低污染、低成本、高效益的效果、。
  2.7  对兽药、疫苗实行GMP、GSP管理,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严把疫苗、药物等防疫产品的质量关。
  2.8  有效控制家禽疾病:在家禽发病时及早淘汰,需要治疗时,要尽量使用高效、无毒、地残留的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必要时可添加作用强、代谢快、毒副作用小、残留最低的药品和添加剂,或以生物学制剂作为治病的药品,控制家禽疾病的发生、发展。
  总之,家禽疫病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应着重解决好绿色安全的饲养方式、科学的管理体制、完善的防疫制度,使我国养禽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当前猪禽疾病的流行特点、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鸡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技巧和思路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