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产品安全 > 风险评估 > 文章

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风险评估框架的建立

时间:2010-08-14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李静等 - 小 + 大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确定风险因素的基本原则,搜集、整理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经分析论证初步确定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的风险因素,包括8个方面的风险因素(B1~B8),17个子风险因素(C1~C17),风险因素详细说明如下:
    B1 本地及周边地区疫情因素
    C1养禽地区以前疫情:环境中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长时间存活,一旦遇到适宜的外界环境,便可形成一定规模的暴发。
    C2周边地区内目前的疫情:人员与物品流动可使疫情从一个地区迅速传到另一个地区。
    B2 饲养管理因素
    C3养殖密度:家禽分布密集可增加接触率,容易形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播。
    C4饲养管理方式:家禽散养、不同品种家禽混养或猪禽混养增加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的可能性。一些合理的管理方式如养殖场舍隔离、控制人员和物品流动、环境消毒等均可降低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与传播的机率。
    C5家禽粪便的处理:由于病禽能从粪便中排出大量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被粪便污染的工具、饲料、笼具、衣服和鞋子等均可成机械性传播媒介。在污染的粪肥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至少存活3个月,有研究证明1g的污染粪肥含有的病毒足以使100万只禽类感染。家禽养殖场普遍存在粪便处理不当的问题,既没有统一的粪便无害化处理程序,也没有指定的排放地点,这就造成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的可能。 
    B3 气象因素
    C6温度: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来看,温度越低,病毒存活时间越长,但由于处在低活性状态,细胞内复制能力受限,其感染力与致病力也较低;温度越高,病毒存活时间越短,传播的时间与机会也相对较少。
    C7日照时间与辐射强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紫外线非常敏感,直射阳光下40~48 h可失活。
    B4 候鸟迁徙与分布等因素
    C8经该地区的迁徙候鸟品种与数量:野生鸟类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一个巨大病原体蓄积库和传播媒介,候鸟的分布与活动可影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播。
    C9候鸟迁徙路线:迁来时是否经过疫区,该地区是否位于候鸟的主要迁徙路线,候鸟在此停留或栖息时间均可影响禽流感的传播。
    C10家禽与候鸟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情况:家禽和野生禽类直接或间接接触可导致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与传播,可从养禽场与候鸟栖息地距离、是否封闭式养殖、有无共用水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B5 生态环境方面因素
    C11水系的分布情况:水系决定着候鸟的分布,带毒候鸟在迁徙沿途通过排泄物污染水源及土壤,可能造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与传播。
    C12湿地与自然保护区的数量与规模:湿地和自然保护区是野生鸟类的主要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路线上的停歇地。
    B6 交通贸易因素
    C13活禽贸易的规模、数量与频密程度:活禽交易可使禽类跨地区流动,而活禽交易市场很有可能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扩散的中心场所。在农贸市场贩卖活禽的传统交易方式也促进病毒的传播和增加越种的机会。
    C14活禽贸易市场的检疫力度:活禽上市之前没有良好的病毒检疫与监测环节,会导致病禽进入市场流通。
    C15活禽市场的卫生状况与消毒情况:活禽贸易市场普遍卫生条件差,禽类排泄物未及时清理与消毒,可使活禽交易市场成为疫源地,污染的运输工具及笼具等成为机械性媒介。有些地区在活禽市场上同时贩卖不同品种的家禽或野生禽类,这种情况给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与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B7 屠宰加工方面
    C16屠宰场所与工艺流程:家庭作坊式的屠宰间大量存在,小规模禽类屠宰场数量多且分散,还有一小部分家禽在零售市场现杀现卖,不经过任何检疫措施而屠宰,加工过程污染也较严重,对屠宰废弃物,如羽毛、血液、内脏等不经过正确的消毒方法处理并随意抛弃,这些情况都有可能造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与传播。
    B8 家禽免疫方面因素 
    C17免疫密度:免疫密度高可形成保护屏障,降低疫情的发生可能性。 

上一篇: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数字化监控风险评估预警的构建

下一篇:曹杰:奶牛场酮病风险评估及防控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