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猪病防治 > 文章

副猪嗜血杆菌和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治与思考

时间:2009-09-05    点击: 次    来源:今日畜牧兽医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6、综合防治措施及效果

    6.1加强消毒   做好隔离、无害化处理等生物安全工作,将病猪移至隔离舍。猪舍内环境采用复合醛和酚或百菌消,每天消毒一次,猪舍外环境用火碱每天全方位消毒一次。

    6.2药物治疗   头孢噻呋、中药退烧针配合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三天,或使用5%葡萄糖盐水注射液100毫升加阿奇霉素2克静脉注射、维生素辅助治疗,全群饮水添加黄芪多糖、多维、双头孢连饮7天。3天后温度下降,710天体质好的猪基本恢复,体质较差的采取支持疗法补充营养、维康质,增强体质,陆续恢复健康,只有少数猪只死亡。

    6.3血清疗法   取健康淘汰母猪血清给刚出现临床症状的保育仔猪每头3毫升肌肉注射,本法对刚出现临床症状及症状轻微的猪疗效显著。

  6.4预防

    6.4.1 调整防疫程序(减少保育舍仔猪的疫苗注射,降低应激因素)   猪瘟原则上由以前的02060天改为03570天,采用免疫增强剂(如山东信得的新必妥)稀释,减少应激,增强疫苗效果,疫苗的具体剂量和确切时间通过抗体监测情况确定;仔猪伪狂犬苗的注射时间由以前的45日龄改为使用科前公司伪狂犬HB-983日龄滴鼻;副猪嗜血杆菌选择适合本场血清型的商品苗或副猪嗜血杆菌自家苗,根据抗体检测情况,选择最佳注射时间,对生产公猪全部防疫,对生产母猪产前30天注射,对仔猪在10日龄进行注射。

    6.4.2加强饲养管理及降低饲养密度   改善饲养环境,保持温度、湿度、通风三者的平衡;提高饲料营养及质量;饲养密度要适中;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猪群造成的危害。

    6.4.3  加强药物预防保健   全群长期加免疫增强剂巴尔麦氏HA7浓缩型(800PPM)、格拉姆180(500PPM)等;每月对母猪采用支原净150/吨+双头孢500/吨+强力霉素200/吨或2%纽氟罗2000/吨或黄芪多糖1000/吨产前产后各使用一周;仔猪每批上、下栏各采用支原净+阿莫西林+强力霉素或氟甲砜霉素或黄芪多糖使用一周(用量同上);同时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大多维、维康质和氨基酸的含量;断奶仔猪上栏前注射头孢噻呋(如美国辉瑞的速解灵)+免疫增强剂或纽氟罗(主要成分:氟苯尼考)+福乃达(主要成分:氟尼辛葡甲胺,美国先灵葆雅产品)。 

      此场从采用上述综合防治方案到基本恢复健康,历经1个半月,于200810月中旬,整个猪群的健康水平趋于正常,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7、小结与思考

    7.1对于PCV-2型的感染,迄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无可靠疫苗,市场上既使出现一些商品苗,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在治疗上也无特效药物,感染后猪群免疫力下降,容易诱发或继发其他细菌性疾病;目前对本病主要还是进行综合防控。选择性地预防性投药和发病后的对症治疗,对控制细菌源性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有一定效果。

    7.2副猪嗜血病常因环境条件的改变作为继发或并发感染出现,一旦感染可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该病血清型较多,不同血清型抗体交叉保护力不强,甚至无交叉保护力,疫苗防疫效果往往不理想;不同菌株对同一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用药前做药敏实验十分重要。

    7.3采用中西药结合,防治效果比较理想。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营养水平,减少猪群应激,降低猪群密度,增强猪群抗病能力和免疫力是防治此混合感染的关键所在。

    7.4在治疗过程中切勿使用速效退烧针剂(安乃近、氨基比林等)、地塞米松,否则可能造成治疗效果快、病情反复快、、对猪伤害较大、降低免疫力、掩盖症状、增加治疗难度、造成治疗误导以至死亡。多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效果甚好。

    7.5有时用药时,病猪症状反而加重,甚至突然死亡。这是因为副猪嗜血杆菌可以释放内毒素,当用药后,细菌死亡释放出毒素,或者是所所选药物对副猪嗜血杆菌不敏感,当使用退烧剂将体温从42℃退到38℃时, 便更有利于副猪嗜血杆菌和圆环病毒生长繁殖。因此多考虑能促使内毒素灭活或降低其活性的药物如植物多糖类黄芪多糖等,还要选择敏感性药物,如阿奇霉素、双头孢。由于副猪嗜血杆菌在浆膜、关节、脑膜、肺部等部位数量较多,一般药物很难到达副猪嗜血杆菌分布最多的部位,所以选药时要选敏感的、穿透力强、组织分布浓度高的药物。

    7.6关注副猪嗜血杆菌病理中的炎性渗出和心性水肿问题。在副猪嗜血杆菌的临床表现中有胸腔、腹腔、关节腔积液及纤维蛋白附着,绒毛心、眼睑水肿、末梢发绀等均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理中炎性渗出和心性水肿导致的结果,在治疗过程要解决这个问题。

 

上一篇:我国养猪疫病多的四点原因

下一篇:母猪产后厌食症的病因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