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我国猪瘟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时间:2009-08-24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冷和平 - 小 + 大

     24抗体监测不到位

        很多猪场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只要疫苗打下去,就万事大吉,从未认真考虑过要对抗体进行系统监测。20074月,周华林等对来自湖北襄樊地区31个规模化猪场323头猪进行猪瘟抗体ELISA检测,发现各猪场抗体合格率在090%之间,整体合格(猪群合格率≥75)的猪场只有9个,只占所检猪场数的290(931)323份血清,抗体合格者只占433%。这种猪瘟抗体状态,很难保证不出现猪瘟流行。

     3 猪瘟的防治措施

     31  冷静对待,毋须谈猪瘟色变

        当一个猪场暴发某种疫情时,发病猪抵抗力必然降低,非猪瘟净化场个别免疫不坚强的病猪并发或继发非典型猪瘟,应属正常现象。但散发是一回事,暴发是另一回事。仅仅因为观察到个别猪瘟症状或病变就过度紧张,如临大敌,投入大量精力对猪瘟进行防治,很可能误入歧途,耽误控制疫病流行的宝贵时间,扩大疫病损失。

     32 树立疫苗防治的观念

        除非整个国家实施猪瘟净化计划,对所有猪瘟带毒猪进行扑杀,否则,部分猪的猪瘟带毒现象,势必在我国长期存在。在国家执行猪瘟净化计划之前,任何猪场试图在本区域内清除猪瘟带毒猪,都是不切实际的。

        理论上,只要猪瘟抗体间接血凝试验滴度达到l16以上,就完全可以抵抗强毒攻击。这一滴度水平,相当于ELISA检测OD031040。抗体合格率达到75%,群体就具备抵御猪瘟强毒进攻能力。这一目标,并不是很难实现的。1995年起,吴永明等用2年时间对上海松江县ll5个场次2 441头母猪进行监测,结果合格场次l03(8957),不合格仅12个,占l043%。

        猪瘟抗体合格猪具备抵抗强毒攻击能力,意味着让它们与猪瘟发病猪同居,也不会出现猪瘟感染,更毋须担心猪瘟带毒猪传播猪瘟的问题。因此,允许部分猪瘟带毒猪存在,并不构成猪场暴发猪瘟的威胁。

     33  建立系统的抗体跟踪、监测体系和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当小猪群母源抗体合格率下降到75%时,是猪瘟初免的最佳时机。然而,如果猪场猪瘟带毒现象严重,把初免时间推迟到这个时候,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因为初免要中和一部分母源抗体,在主动免疫抗体有效上升之前,小猪群体抗体合格率将下降至75%以下,丧失抵抗猪瘟强毒的能力。

        初免时间太迟,生产上还存在一个注射效果的问题。因可以要求防疫员逐个提起小猪作免疫注射,其注射效果,肯定比中大猪用铁栅圈起作群体注射要好。很多猪场小猪母源抗体合格率,可能要等到4956日龄,才会下降到75%,这时小猪已经很重,初免时尚能提得起,二免要提起来就很困难。实际上,猪瘟初免时间,未必一定要等母源抗体合格率下降到75%。第一作者所在猪场小猪母源抗体水平一直都比较高,2007年,我们曾对一批小猪母源抗体进行跟踪,一直到35日龄,100(1919)小猪间接血凝滴度仍在180(180)以上,1160(1160)以上占6842(1319)l320(1320)1579(319)。但考虑到生产需要,把初免时间安排在35日龄(70日龄二免),连续2年先后4次共送154头临出栏大猪血清到不同监测机构作间接血凝检测,每次合格率都能达到l00%。

        在进行猪瘟抗体监测时,需要考虑一个检测方法的问题。ELISA检出的阳性率,可能要低于间接血凝试验检出的阳性率。以第一作者所在猪场近3年的数据为例,4次间接血凝试验(2次以l16为合格,2次以l32为合格),每次合格率都是100%;而l2ELISA检测,仅有3次合格率l00(都是l010)390(2325910910)以上,380%以上(1720810810)270(710710),还有一次只有50(510)

     34 狠抓免疫注射工作的落实

        “慢郎中,慢郎中”,越慢越是好郎中。免疫注射,自始至终都必须突出一个“慢”字:l)只要是能抓得起的小猪,都必须逐个用手提起才下针;提不起的中大猪,也必须用铁栅圈紧,使猪不能自由跑动,才开始注射。2)注射动作要求“下针轻、推药慢,拔针柔”。猪对人本有一种天然亲近感,如果防疫员动作把握得好,猪对注射操作其实是非常配合的。当针头插入颈部肌肉后,很多猪都会一边疼得尖叫,一边静立并伸长脖颈,配合注射人员缓慢把药水推完。3)母猪和中大猪选用38 mm×164针头,保育小猪选用25 mm×120针头,哺乳小猪选用20 mm×94针头。按此标准,针头折断越少,注射水平越高。

上一篇:犬猫的临床输血疗法

下一篇:近十年猪病发病特点、病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