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25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1、病原特征: 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山羊痘病毒属,除LSDV外,该属还包括绵羊痘病毒(SPPV)和山羊痘病毒(GTPV)。羊痘病毒属成员间的亲缘关系很近,基因组同源性高达96%,三者间存在交叉反应和交叉免疫保护性。 2、一般症状: 病牛发热,呼吸困难,流涎,流脓性鼻液,体表淋巴结肿大,胸下部、乳房和四肢常有水肿,孕牛经常发生流产、产奶量暂时性下降、公牛暂时或永久性不育。 3、特征性症状: 在皮肤上出现许多结节(疙瘩),结节硬而凸起,界限清楚,直径一般为2~3厘米,少则1~2个,多则达百余个。结节多出现于头、颈、胸、背等部位,有时波及全身。结节可能完全坏死、破溃,但硬固的皮肤病变可能存在几个月甚至几年。 4、传染途径: 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广泛存在于皮肤、真皮损伤部位、结痴、唾液、鼻液、牛乳、精液、肌肉、脾脏、淋巴结等处。眼、鼻、口、直肠、乳腺和生殖器等形成溃疡时,结节迅速溃烂,其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粒子如暴露到发病动物产生的气溶胶即可被感染。该病可通过蚊子、苍蝇等节肢动物机械性传播,也可通过饮水、饲料或直接接触而传播。在蚊虫活跃时期发病几率会明显增高,病牛恢复后常带毒3周以上。此外,病毒可通过母牛子宫内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母牛的皮肤损伤的乳房和乳头将病毒传播给犊牛。 5、易感动物: 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自然宿主主要是牛,各品种的牛均易感,泌乳奶牛的感染危险性最高。 6、流行特征: 牛结节性皮肤病主要呈流行趋势或散发,通常是新发病区远离原发区。潮湿的夏季发病率最高,但冬季也可发生,常沿水路流行,发生于低洼潮湿地区。 7、初步诊断: 病牛结节大小不一样,最严重时候鸡蛋大小,有时梅子大小,全身表皮、真皮出现结节,2~5厘米直径的皮肤结节特别是在头部、颈部、四肢、乳房、生殖器和会阴在发热反应开始48小时内发展。它的边界分明、坚实圆形、隆起,波及皮肤、皮下组织,有时甚至波及皮下肌肉,解剖发现甚至内脏也有,这些都是特异临床症状辅助诊断。 8、实验室诊断: 主要为病原鉴定和血清学试验,病原鉴定主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这是最便宜、最快速的方法。 9、治疗 治疗:当牛群发生结节病时,应及时对症治疗:退烧+抗炎+清热解毒。尾根注射山羊痘疫苗、龙胆泻肝散、清瘟败毒散、氨苄西林钠、林可霉素、板蓝根。前期:板蓝根+头孢、氨基比巴托+青链霉素、氟尼辛葡甲胺+头孢、双黄连+板蓝根、黄芪+头孢拌料:黄芪+板青颗粒+清瘟败毒散+扶正解毒散。 |
上一篇:牛角膜结膜炎的治疗和防控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