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25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文驰 谢佳静 - 小 + 大
近期笔者所在的湖南农业大学博士团队研发的层流式有机肥发酵智能装备系统,采用了独创的薄层动态发酵技术,日处理鸡粪30吨系统每天曝气所需电能仅36度,搅拌每天耗电量仅为16.5度。此系统不仅发酵效果好,避免了发酵塔和槽式发酵常出现的因水分蒸发慢,氧气不足而造成的死床的问题,而且物料在设备内分层流动,逐层下落,具有发酵速度快,处理量大、全封闭,全自动,能耗低,生物安全性高的显著优势,而且能耗低,综合能耗只有发酵塔的十分之一。 4、创新畜禽粪便高值化利用及其装备研发,突破饲料蛋白质“卡脖子”的瓶颈,实现中国粮食安全和碳中和 畜禽粪便除了加工有机肥循环利用外,还可以创新畜禽粪便高值化利用模式。利用昆虫如黑水虻、蝇蛆、蚯蚓等进行畜禽粪便高值化利用成为研究热点。特别是黑水虻处理技术,在减少碳排放、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首先,黑水虻对人类友好,处理畜禽粪便转换率高,对于鸡粪转换率可达50%,猪粪干物质转换率可达56%。其次,黑水虻营养价值高,粗蛋白含量可达48%,脂肪含量可达35%,其鲜虫营养价值与鱼肉相当,干燥脱脂虫粉的营养价值与进口鱼粉相当,是水产,特别是高档水产以及家禽的优质饲料。再者,黑水虻生命力强,繁殖力强。最后,处理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后的剩余物(虫沙)对植物的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虫沙富含氮、磷、钾等各种农作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作为肥料还田利用,虫沙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总养分、pH值、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有机肥的质量标准,是优质的有机生物肥料。目前国内黑水虻养殖点较多,但大部分还停留在低水平的人工养殖阶段,大规模、集约化、自动化是发展趋势。湖南农业大学许道军博士团队成功研发了超大容量全自动黑水虻循环养殖生产线,为利用黑水虻转化为昆虫蛋白、高值化利用餐厨垃圾、畜禽粪便提供了高端装备。这一技术推广,可望每年可生产近亿吨优质昆虫源的动物蛋白,大幅减少中国对美国大豆和世界市场高端鱼粉的依赖,突破“卡脖子”难题。 5、调整财政支持方向,重点支持为农牧业“碳中和”做出贡献的创新企业 化肥的生产过程伴随着巨大的碳排放,目前我国已经明确提出了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这不仅对提高土壤肥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减少粪污环境污染,减少化肥生产碳排放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每年国家化肥补贴近400亿元,但在发展养殖、种养结合、有机肥补贴方面还存在力度不大,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建议调整财政支持方向,集中财力,重点支持生态养殖和有机肥生产装备形成种养平衡的支持政策与标准体系,支持粪肥还田,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或将畜禽粪便高值利用关键技术-畜禽粪污昆虫转化利用装备纳人农机补贴范围,加速新装备、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为农牧业“碳中和”做出贡献的创新企业上市融资等。 碳中和将深刻改变农牧业的格局,畜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亟待从碳中和的视角,构建源头减排、多元化农牧结合和种养平衡、畜禽粪便高值化利用以及配套财税政策等系统的治污新模式。 |
上一篇:畜禽养殖有限空间安全生产提示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