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科技 > 良种繁育 > 文章

我国生猪育种现状及国外经验的启示

时间:2025-11-16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生猪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在居民肉类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种猪的品质与生产性能成为产业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在全球生猪遗传改良育种领域,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涵盖育种体系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但我国生猪养殖在种猪品质和育种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国外生猪遗传改良育种的成功实践,结合我国生猪育种现状,探讨其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旨在为我国生猪育种工作提供新思路,推动我国生猪种业的高质量发展。

1 国外生猪遗传改良育种的成功经验

1.1 完善的育种体系

在生猪育种体系构建上,国外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小公司联合育种体系,通过国家种猪登记中心、遗传改良中心等机构,将众多小型育种公司联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数据整合和协同育种,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各公司的优势,提高了育种效率和遗传进展。政府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支持,整合科研、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各方力量,制定统一的育种目标和标准,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生猪遗传改良工作,如丹麦将国内60个种猪群联合起来进行种猪改良,不仅建立了紧密的遗传联系,还有效避免了近亲交配,极大地提升了种猪性能。

1.2 先进的育种技术

在育种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国外不断创新突破,二十世纪以前,种猪选育主要依靠体型外貌评判,而二十世纪开始,部分育种专家引入生产数据进行选择,使选育更加科学。如1950年左右,基于表型数据(生产性能和外貌数据)建立简单选择指数进行选育,进一步提高了选育的准确性;1985年,加拿大率先使用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技术对猪进行育种,该技术利用线性代数模型估计猪育种值,显著提高了选择的准确性,猪的背膘厚(衡量瘦肉率)、达100 kg体重日龄(衡量生长速度)以及繁殖性能等改良速度大幅提升,育种进展明显加快;2012年以后,国外在积累多年常规BLUP遗传评估数据的基础上,迅速应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通过检测大量基因位点,直接判断猪在生长性能、抗病、抗应激等方面的优劣。目前,海波尔、皮埃西、托佩克、NUCLUS、丹育等国际知名育种公司均已采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选种的准确率,此外,基因编辑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生猪育种领域,如英国Genus公司运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猪的CD163基因,使猪获得抵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能力,且该抗病毒特性可遗传给后代,为生猪抗病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1.3 重视人才培养与科研投入

国外生猪育种强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科研投入,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从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到职业培训,培养了大量掌握先进育种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如美国的康奈尔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等高校在动物科学领域具有卓越的教学和科研实力,为美国生猪育种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在科研投入上,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多方协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育种技术研发、遗传资源保护和品种改良等方面,如皮埃西公司拥有自己的研究院,持续进行育种技术创新和品种培育,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1.4 严格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体系

国外生猪育种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体系,在种猪生产过程中,对种猪的健康状况、生产性能、遗传背景等进行严格监测和评估,通过制定统一的育种标准和规范,确保种猪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如丹麦建立了完善的种猪性能测定体系,对种猪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繁殖性能等指标进行精确测定和记录,并将这些数据用于遗传评估和选种选配,同时,丹麦还对种猪的健康状况进行严格监控,实施严格的疫病防控措施,确保种猪无特定疫病,保证了种猪的质量和安全性。

上一篇:“湘佳黑鸡”配套系正式发布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