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13 点击: 次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严重期(深部侵袭与全身反应): 若得不到控制,坏死可深入肌肉层,甚至累及骨骼和肌腱。 病变部位因产气而可能触之有“捻发感”。 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高烧、跛行(如果四肢受累),最终因败血症、毒血症而衰竭死亡。 2.不同阶段的临床特征总结: 部位:多见于身体后1/3处(臀、尾根)、侧腹、乳房、耳部。 创面:湿润、溃疡、坏死,有灰黄色假膜和恶臭。 发展速度:迅速,具有侵袭性。 全身症状:伴随发热、厌食、精神萎靡等全身性中毒症状。 三、综合防控:防大于治 面对坏死性皮炎,治疗永远是被动的。最有效的策略是消除诱因,防患于未然。 1.消除创伤源: 科学断尾、避免过度打斗:提供充足的空间和玩具(如铁链、橡胶玩具)以减少咬斗。规范断尾操作并及时消毒。 优化环境:彻底检查并清除猪舍内的尖锐物,保证地面和设施的平整光滑。 2.改善环境卫生: 保持圈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及时清理粪便,防止积水。 实施严格的日常消毒制度,减少环境中病原菌的载量。 3.加强营养与健康管理: 提供全价营养的日粮,确保锌、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充足供应。 有效控制疥螨等体外寄生虫和蓝耳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提升猪群整体健康度。 4.及时处理与治疗: 一旦发现病例,应立即隔离。对局部病变进行彻底的外科清创,清除所有坏死组织,直至露出健康创面,然后用氧化剂类消毒剂(如双氧水、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冲洗,再涂抹抗生素软膏(如碘仿磺胺粉)。 全身性使用高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类等),并配合对症支持治疗。 总结 猪坏死性皮炎是猪场管理水平的“照妖镜”。它的发生,清晰地指向了环境中存在的创伤风险、不良的卫生状况以及潜在的营养或免疫问题。通过深刻理解其“条件致病”的本质,并从消除诱因这一根本入手,构建一个安全、洁净、健康的饲养环境,我们就能有效筑牢猪群的“皮肤防线”,将这一顽固的“皮肤之殇”拒之门外。 |
上一篇:猪胃食滞的原因和防治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