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兽医战略 > 文章

江苏省生猪产业疫病防控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时间:2025-10-20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邱冬 陈昌海 - 小 + 大

5、建设无疫小区,做好生物安全

建设技术要点 在监测和全面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自然和人工屏障设置情况,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将同一生物安全条件下养殖场、饲料加工、无害化处理等场所设定为无疫小区中的生产单元。对所有生产单元闭环运行,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监测、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等,建设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同时加强人流、物流、猪流、车流、水流等管控,做好养殖场自检,主动接受监管部门监督和出栏报检疫工作,确保无非洲猪瘟小区保持无疫。江苏省累计创建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4个。

具备相应条件 建设企业负责实施整体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相对独立,要具备一定的资质条件,符合健康养殖的技术规范,畜禽及其投入品全过程可追溯,病死畜禽及废弃物处理设施应当符合生物安全和环保要求。官方监管机构应当按照全程监管、风险管理的原则,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和程序,了解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缓冲区及周边区域相关动物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重点对养殖场的防疫条件、畜禽标识、养殖档案、疫病监测、消毒情况、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情况、驻场兽医工作开展情况、畜禽出栏及检疫申报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及落实情况、动物诊疗及疫情报告情况和引入隔离检疫情况进行监管。

6、转变饲养管理,防止疫病传入

猪场应该建立自繁自养的繁育体系,拥有自己的核心母猪群,倡导人工授精的生产模式,审慎对待引种,若必须引种时倡导在同一生物安全条件下进行。做好猪群的基础免疫,对饲料原料及品质进行控制,防止运输过程中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对高温制粒的饲料要进行品质检验,防止营养成分因温度过高损失。妥善处置病死猪、粪便,猪场在生产中一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处置病死猪,需要剖检的病死猪要到场外指定的地点进行剖检,严禁在猪场内进行。粪便采用固液分离、固体堆积发酵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猪场内良好的环境卫生,不仅降低条件致病菌的繁殖,而且还可以提高消毒的效果。

三、讨论

当前,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其中疫病防控是关键环节。传统的疫病防控模式以免疫为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病的传播,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疫病复杂性的增加,单一免疫措施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特别是在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的威胁下,传统的防控模式暴露出明显的局限性。因此,推动疫病防控向综合化、系统化转型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构建监测预警、联合免疫、科学消毒、疫病净化及无疫小区建设等多维度的综合防控体系,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疫病防控效率,还能从根本上降低疫病传播风险。例如,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实现疫病的早期发现和快速响应,而联合免疫策略则能提高免疫覆盖率和保护效果。此外,优化饲养管理、改善养殖环境等措施也有助于增强猪群的整体抗病能力,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这一转型不仅是对传统防控理念的升级,更是实现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推动生猪养殖从“小、散、乱”向规模化、标准化、无疫化方向发展。首先,需要加大对疫病监测预警技术的投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提升疫病防控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其次,应加强无疫小区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推动养殖场点从个体防控向区域化、群体化防控转变。此外,还需注重养殖从业者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疫病防控意识和能力。最后,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形成疫病防控的合力,共同推动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措施,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疫病的传播,还能提升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生猪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广西临桂区第三方畜牧兽医全链服务先行实践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