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20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邱冬 陈昌海 - 小 + 大
联合免疫的效果评价。将商品猪整个生产周期的免疫次数从14次减少到7次,且免疫效果不受影响,高效解决了影响生猪生产的免疫频率高的问题,有效提高免疫效率,减少免疫应激,节约劳动力,降低生物安全风险,真正实现“人让猪健康活着”、“猪让人轻松养着”。 3、实施消毒灭原,全面净化环境 养猪场必须高度重视杀灭蚊蝇鼠和日常、重要节点、突击时间、应急情况下的“三灭四消”工作。科学规范的消毒是从源头上降低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载量、同时对传播路径进行有效切断,是健康养殖的“关键一招”。规模养殖场(户)应积极推进洗消、烘干设备建设,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替换,保证洗消通道单向流动。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做好各项记录并妥善管理原始档案,保证消毒灭源工作有效、科学地进行。消毒要严格按照有关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做到消毒剂选择科学、稀释喷洒等操作规范、消毒作用时间充分、消毒场所无死角、人员车辆物品消毒无遗漏。夏季是消毒灭源的最佳时节,温度能够保证消毒药发挥最大的作用效果。要对养殖场周边环境、内部猪舍、饲料间、暂存间、出猪台等重点场所开展灭蚊、灭蝇、灭鼠和防鸟工作,彻底消除蚊蝇鼠等媒介生物,减少疫病传播媒介。 4、积极开展净化,实现源头治理 2021年5月1日新修订施行的《动物防疫法》,明确将“净化消灭”纳入动物防疫的方针和要求,将净化策略上升到了法律层面。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等垂直传播性疫病应纳入优先实施的范畴,以种猪场猪伪狂犬病净化为例,在猪伪狂犬病疫苗和检测试剂有效筛选的基础上,集成猪伪狂犬病净化技术,形成种猪伪狂犬病净化技术体系,制定《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方案》,规范种源性疫病的净化流程,根据本底调查结果,结合示范场实际情况,针对“母猪群gE抗体阳性率≤30%”、“母猪群gE抗体阳性率≥30%”2种情况,采取免疫程序优化等综合防控措施,及时淘汰阳性猪,逐步建立阴性猪群,开展定期跟踪监测,评价净化效果。猪瘟长期稳定场可以采取野毒感染与疫苗免疫鉴别诊断的方案,对其实施净化。非洲猪瘟要采取较高的生物安全防控管理,逐步扩大净化效果,最终建立净化场。同时加强人员、物资管控和实行全进全出模式,强化引种检测,建立完善的防疫和生产管理等制度,优化生产结构和布局,确保净化效果可持续。 结合本地生猪规模养殖特点和动物疫病净化评估工作需要,研究制定了《江苏省规模猪场疫病净化评估标准》,组织基层骨干开展技术培训。通过精心组织与实施,4家规模猪场在全国率先通过猪伪狂犬病净化创建场验收并授牌;7家规模场通过省级评估验收。上述规模场的验收通过为全省乃至全国疫病净化做出了示范。 |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