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兽药园地 > 文章

中药和中兽药的配伍规则、规律

时间:2025-10-10    点击: 次    来源:今日畜牧技术    作者:佚名 - 小 + 大

(2)寒热、补泻药物相配伍,治疗寒热夹杂、虚实相兼证:寒热夹杂、虚实相兼是临床常见证候,常需采用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方法治疗。如“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证为胸中郁热,胃中有寒,张仲景则以黄连清热,干姜祛寒,同时以人参、甘草、大枣扶正,共使寒热去,正气复,阴阳和,升降顺,诸症解。

(3)升降、开合药物相配伍,治疗升降失常,开合失宜所致的病变:升降、开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表现。在脏腑升降、开合功能失调的情况下,则应采用调和的治疗法则,升降药并用、开合药并用的配伍方法,使其升降、开合各有所治,均得其常。如四逆散中,柴胡和枳实相伍,柴胡主升走肝,枢转气机,疏散郁结,使阳气透达于表,枳实主降走脾,破气行痰,散结消痞,使浊气通利于下,共使枢机运转,肝脾调和,诸症自愈。小青龙汤中细辛与五味子相伍,用细辛之辛散,五味子之酸收,相须为用,相得益彰,止咳平喘功效增强。

(4)气分药和血分药相配伍,治疗气血亏损、气血逆乱:“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在病理情况下,气虚则引起血虚,气滞则引起血瘀,反之亦然。因此,气血病变,补气药和养血药,行气药与活血药,往往相须为用。《黄帝内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故张仲景在治疗气血病变时,补气药和补血药并用,行气药和活血药并用,清气分药和凉血分药并用。如人参、当归相伍,人参补气,当归补血;枳实、芍药相伍,枳实行气,芍药活血;百合、地黄相伍,百合清气分之热,地黄凉血分之热等,均属于这类配伍方法。

3、君药与臣、佐、使药相伍,提高君药治疗效果。

方剂的组成原则概括起来是君、臣、佐、使。对药的配伍亦包涵了这样的内容。即选用针对病因或疾病本质或主证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作君药,以解决疾病的主要矛盾;同时辅以协助之药,增强药效,作为臣药;配以治疗兼证,或监制主药,制约其毒性和烈性的药物,作为佐药;配以具有引经和调和作用的药物,作为使药。如麻黄与桂枝相伍,麻黄发汗解表为君,臣以桂枝,则使麻黄发汗解表之力倍增。半夏与生姜相伍,两者相须为用,降逆止呕功妙。同时半夏与生姜又具有相畏关系,使半夏毒解。大黄和甘草相伍,甘草既能缓和大黄峻攻下行之性,又能使其清胃热而不伤正。

4.、改变药物的用量,治疗不同性质疾病。

在对药组成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其用量,改变对药的原有功效。如桂枝和芍药相伍,两者用量相等,桂枝助卫气,散风邪;芍药益营气,养阴液,从而使营卫调和,表解邪去。若两者相伍,加大芍药用量,两者之比例变为1:2,此时芍药成为君药,桂枝成为臣药,两者相伍,酸甘化合,收多于散,药物功能则变成了补脾和中,缓急止痛。若两者相伍,加大桂枝用量,这时桂枝与芍药相伍的功效不再是调和营卫,而变成了温阳降逆平冲的功效。

又如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三方都是由大黄、枳实、厚朴所组成,但小承气汤用大黄四两为君药,臣以枳实三枚,厚朴二两,目的在于泻热通便,用于肠胃热结,大便秘结证;厚朴三物汤用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四枚,以厚朴、枳实为君,臣以大黄,目的在于除胀消满,用于肠胃气滞,腹部胀满证;厚朴大黄汤用厚朴一尺,大黄六两,枳实四枚,以厚朴、大黄为君,臣以枳实,目的在于开胸泄饮,用于治疗水饮停于胸胁,咳饮作痛的支饮证。

此外,有些对药的临床功效由于煎法和炮制方法不同,其功能亦发生相应变化。如大黄与黄连相伍,有水煎和浸泡之分,水煎取其气和味泻胃火以止吐血;浸泡取其气清胃热以消痞满。生附子与干姜相伍,重在回阳救逆;炮附子与干姜相伍,则重在温经祛寒止痛。总之,在临床实践中,既要掌握张仲景对药组成的基本原则,又要熟悉每味药的性味功能,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使药物在配伍之后能更好地发挥其功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扩大药物的使用范围。

上一篇:氟尼辛葡甲胺的药理与用法用量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