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8 点击: 次 来源:肉类食品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一、反倾销举措引发进口猪肉市场剧烈波动 (一)欧盟猪肉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扬 9 月 5 日,商务部发布反倾销初裁公告,此公告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进口猪肉市场引发强烈震荡。欧盟肋排作为餐饮行业备受青睐的食材,在 8 - 9 日期间,单日价格涨幅高达 4000 元 / 吨,价格飙升至 37000 - 38000 元 / 吨,呈现出价格每日剧烈变动的态势。卓创资讯数据显示,9 月上旬,进口肋排均价从 32050 元 / 吨迅猛增长至 35650 元 / 吨,累计涨幅达 10.9%。在其连带影响下,进口带耳去舌猪头、长切猪脚均价分别上涨 3.1% 和 7.7%。这一价格变动使得依赖进口食材的卤味店、快餐店面临巨大成本压力。在不少卤味店内,原本使用欧盟进口猪脚制作的招牌卤猪蹄,因成本大幅提升,部分店家被迫暂时下架相关产品,或者提高售价,进而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降低。 (二)政策驱动下短期市场博弈加剧 此次反倾销措施采用保证金形式,西班牙里泰拉、丹麦皇冠等欧盟企业被征收 15.6% - 32.7% 的保证金,未配合企业税率更是高达 62.4%。进口商为转移成本压力,纷纷提高现货报价,在部分时段甚至出现 “有价无市” 的惜售情况。然而,随着月中旬下游客户拿货积极性降低,价格出现一定程度回调,这凸显出市场对高价的接受存在瓶颈。据上海一位长期从事进口猪肉贸易的商人透露,反倾销措施刚出台时,手中持有现货的进口商纷纷囤货,期望获取更高利润。但下游的餐饮企业和食品加工厂采购态度变得谨慎,原本每周进货的客户开始观望,致使市场交易陷入停滞状态。 二、国产猪肉市场持续低迷,鲜冻市场呈现双杀格局 (一)鲜品猪肉:供应过剩导致价格跌至年内新低 与进口市场的活跃形成鲜明反差,国产鲜品猪肉正处于发展困境。截至 9 月 16 日,瘦肉型白条猪肉均价为 16.82 元 / 公斤,年内首次跌破 17 元大关,较月初大幅下跌 5.37%,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更是达到 33.29%。在华北、东北主产区,低价现象频繁出现,河北、黑龙江部分地区白条肉价已接近 16 元 / 公斤的养殖成本线。屠宰企业为减少库存,不得不以低价抛售产品,形成 “越卖越亏、越亏越卖” 的恶性循环。在河北的一些屠宰场,负责人表示每天都有大量白条猪肉积压,为尽快出货不断降低价格,但销量依然未见好转。养殖户面对持续下跌的猪价也忧心忡忡,部分养殖户称按照当前价格卖猪,每头猪将亏损数百元。 (二)冻品市场:鲜冻价差缩小致使需求受到抑制 国产冻品同样难以摆脱颓势,二号肉、四号肉均价分别为 19.13 元 / 公斤和 19.34 元 / 公斤,9 月上半月价格基本无变化。一方面,鲜品猪肉的低价使得冻品失去价格优势,下游经销商更倾向于采购新鲜猪肉;另一方面,屠宰企业急于处理长期库存的冻货,低价抛售进一步削弱了市场信心,形成 “鲜品拖累冻品,冻品反压鲜品” 的双向不利局面。不少原本采购冻品猪肉作为原料的食品加工厂,现已纷纷转向鲜品市场。一位食品加工厂老板表示,冻品不仅价格缺乏优势,储存也较为麻烦,当前市场上鲜品供应充足,自然会选择更实惠、更新鲜的产品。 三、多空因素交织下的四季度市场走势预测 (一)国产猪肉:旺季需求有望推动技术性反弹 从短期来看,9 月下半月国产猪肉市场供应过剩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但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市场出现一定积极变化。节日期间,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通常会增加,家庭聚餐、节日宴请等活动增多,白条猪肉采购量也会相应上升。这种季节性需求的提升为白条猪肉价格低位反弹提供了动力。然而,由于前期供应积压较为严重,即便有节日因素刺激,价格反弹幅度也较为有限,预计 9 月均价环比小幅下跌,跌幅在 2% 以内。 |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