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动态 > 行业资讯 > 文章

25家龙头猪企再被约谈!

时间:2025-09-12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中期维度,2026 年将是产能调控效果显现的关键一年。能繁母猪调减效果将逐步在生猪出栏环节体现,按照 10 个月的生产周期,若存栏量降至 3950 万头目标值,预计生猪供应量将减少 2800 万头左右。届时,市场供需关系将得到实质性改善,猪价中枢或回升至 15-16 元 / 公斤,行业整体有望实现扭亏为盈,逐步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长期而言,随着产业整合加速,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将成为行业主流,国内母猪存栏量在调减后将趋于稳定。生猪养殖业有望进入盈利周期延长、波动减弱的新发展阶段,实现从 “规模扩张” 到 “质量提升” 的转变。

(二)产业格局变革:从 “规模扩张” 到 “效率提升” 的转变

在产能调控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生猪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头部企业率先从 “规模竞赛” 转向 “内涵式增长”,通过提升效率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

牧原股份作为行业龙头,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在效率提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基因筛选技术,精准评估母猪繁殖性能,淘汰年产仔低于 24 头的低效母猪,使核心种群 PSY 提升至 28 头,较行业平均水平高 16.7%,每头母猪年供断奶仔猪数大幅增加,有效提升了单位养殖效率与产出效益。

温氏股份则在饲料端进行创新,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通过精准的氨基酸平衡配方,在保证生猪生长性能的前提下,将豆粕用量减少 10%。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还减少了氮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受益于此,温氏养殖成本降至 12.2 元 / 公斤,较 2023 年下降 1.5 元 / 公斤,成本优势明显。

(三)中小养殖户应对策略:在产能去化中寻求生存与发展

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小养殖户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在产能去化过程中实现生存与发展,成为他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密切关注政策动态是关键。中小养殖户应每月跟踪农业农村部发布的 “生猪产能月度报告”,及时掌握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当存栏量高于 4100 万头时,果断加速淘汰低产母猪,提前优化产能结构,避免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

成本管控是生存的基础。将出栏均重严格控制在 115-120 公斤,避免 “养大猪” 造成的饲料浪费和成本增加;采用 “玉米 + 杂粕” 的多元配方,利用杂粕价格优势,可降低饲料成本 8% 左右。同时,优化养殖流程,减少水电、兽药等不必要开支,全方位降低成本。

差异化发展是突破困境的有效途径。在四川、云南等地,部分散户通过生态养殖模式,主打绿色、有机猪肉概念;或养殖地方特色猪种,如黑猪,凭借其肉质鲜美、风味独特的优势,实现产品溢价,售价较普通猪肉高 40%。这种差异化策略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有效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五、结语:减产是产业升级的开端

25 家龙头企业的集体产能调整,标志着生猪产业从粗放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短期来看,猪价低迷与减产压力是产业 “去产能” 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性现象;长期而言,政策引导下的产能优化和效率提升,将为行业培育更稳健的发展周期。当 “规模竞争” 让位于 “技术竞争”,“赌行情” 转变为 “成本控制”,中国生猪产业才能真正跨越市场周期,迎来 “盈利周期延长、波动幅度减小” 的黄金发展阶段。对于养殖户而言,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加速转型升级,是在这场 “产能调整考验” 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上一篇:2025年河北省肉牛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召开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