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1 点击: 次 来源:肉类食品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一、预制菜的全球溯源:从美国萌芽到日本爆发,中国如何后来居上? 预制菜,作为国内餐饮市场迅速崛起的新兴力量,实际上在海外市场已历经漫长的发展与变革,积累了丰富经验与成熟模式。从美国的商业启蒙,到日本的高速发展,再到中国当下的蓬勃兴起,预制菜的全球发展历程充满机遇与挑战,呈现出一幅多元而精彩的产业图景。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回溯,探究预制菜在全球各地的发展脉络与成功要素。 (一)起源美国:Sysco 如何用 51 年炼成全球食品巨头? 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凭借速冻技术的突破开启了预制菜商业化的先河,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品牌率先采用预制食材,大幅提高出餐效率,预制菜市场初步兴起。1969 年,Sysco 应运而生,这家由九家食品分销公司合并而成的企业,自此踏上成为全球食品巨头的传奇历程。 Sysco 的成功,源于其构建的 “采购 - 仓储 - 配送” 全链条闭环体系。在采购环节,Sysco 面向全球搜罗优质食材,与各地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保障原料品质与供应稳定性。在仓储方面,截至 2022 财年,Sysco 在全球布局 333 个仓储分销中心,其中美国本土 190 个,在英国、法国、加拿大等海外地区也分布着众多中心,且总体仓储设施自有率达 75.5%,打造了坚实可靠的后方保障。在配送环节,Sysco 拥有自有率达 94% 的冷链车,组成高效物流网络,将新鲜食材及时送达全球 70 多万个客户手中,麦当劳、星巴克等餐饮巨头均是其忠实客户。 在 51 年的发展历程中,Sysco 的年销售额从最初的 1.15 亿美元飙升至 514.9 亿美元,增长了 445 倍,如今占据美国 32% 的预制菜市场份额,当之无愧地成为行业霸主。 (二)日本超速成长:年增 20% 的 “中食” 神话如何铸就? 上世纪 70 - 80 年代,预制菜在日本迎来黄金发展期,发展迅猛,增速高达 20%,渗透率从 30% 一路跃升至 75%,人均年消费 23.5kg,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日本预制菜的成功,离不开两大关键因素。其一,冷链基础设施的大力支持,日本全国铺设了全面的冷链网络,冷藏仓库分布广泛,2024 年冷藏仓库容积达 3753.1 万立方米,人均冷库面积 0.3 立方米,确保预制菜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始终保持新鲜。其二,政策的推动作用显著,政府积极鼓励学校、机关等单位采购预制菜,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日冷集团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机遇下崛起的行业标杆。上世纪 50 年代,日冷前瞻性地布局冷冻预制菜。1968 年,日冷成功获得东京奥运会食品供应资格,借助奥运契机声名远扬。70 年代,日冷又敏锐抓住麦当劳在日本扩张的机会,承接其冷链业务,在 B 端市场站稳脚跟。2001 年,日冷凭借 “三段式炒制法” 研发出还原现炒口感的 “正宗炒饭”,一经上市便在全国畅销,连续 20 年稳坐品类冠军宝座,成为日本预制菜行业的经典产品。 (三)中国轨迹:从 1990 年代萌芽到疫情催生 C 端爆发 中国预制菜的发展起步于 1990 年代,当时一些深加工半成品菜企业悄然出现,为行业发展埋下了种子。2010 年左右,随着餐饮连锁化进程的加速,预制菜在 B 端市场迎来放量增长期,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开始采用预制食材,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020 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预制菜 C 端市场带来了爆发式增长。人们居家期间,对便捷、即食食品的需求大幅增加,盒马、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平台的预制菜销量激增 300%,预制菜迅速走进千家万户。2023 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 5165 亿元,年复合增速超 20%,成为餐饮市场中最具潜力的赛道之一。 尽管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迅速,但目前渗透率仅 15%,与美国的 60%、日本的 75% 相比,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不过,这也意味着蕴含着无限机遇,在这片广阔的市场中,谁能率先突破,谁就能成为下一个行业巨头。 |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