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科技 > 饲料营养 > 文章

关于改善陈化玉米的方案与建议

时间:2025-08-12    点击: 次    来源:龙昌-亮哥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脂在储藏期间的变化途径有两种:一是水解作用,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二是氧化作用,产生过氧化物和羰基化合物,主要为醛、酮类物质。所以玉米随着期的延长。其脂肪酸值和总酸值会升高,并产生哈喇味和其它不正常气味。

自 30 年代发现劣质玉米含较高的脂肪酸以来,明确脂肪酸和玉米储存品质有着很好的相关性,一般新收获的玉米,其脂肪酸值在 15~20mg KOH/ 100g 干基,在合理储存期间其增长速度是缓慢的,但在不良条件下迅速上升。脂肪酸值可达到 250mg KOH/ 100g 干基。玉米所产酸性物质,除脂肪酸外,还有磷酸、乳酸、乙酸、氨基酸、酸性磷酸盐等,众多研究表明,在品质劣变加深的过程中,脂肪酸增加的速度比任何其它酸快,玉米品质劣变进行到相当程度后,磷酸含量才有显著增高,而氨基酸的增高是在变质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后才发现。

张勇(2007)通过对 15 种不同地区和储存年限的玉米进行数学模拟,发现脂肪酸值、过氧化物酶活力、丙二醛含量可较为显著的来模拟玉米的新陈度。脂肪酸值一直是作为玉米储存品质评定的重要指标,在玉米储存期间,脂肪酸值变化非常明显,从而验证目前把脂肪酸值作为玉米储存品质评定指标的正确性。过氧化物酶是玉米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可减少自由基对玉米膜脂损伤。丙二醛是膜脂过氧化所产生的重要化合物,丙二醛含量反映膜脂损伤的程度。综上所述,毒性物质的积累、抗氧化保护酶活的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加深都对玉米新鲜度产生影响,可反映玉米的新陈度。

玉米的胚部大,脂类含量高,脂肪容易酸败导致脂肪酸值升高,而玉米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的降解会导致丙二醛的集聚,丙二醛具有强交联性,与过氧化物酶等蛋白质结合,导致蛋白质变性,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当玉米陈化程度的加深,籽粒内脂肪酸会不断增加,其降解进而会产生更多的丙二醛;丙二醛积累增加,会导致更多的抗氧化保护酶的活性降低或失活。酸性物质的不断积累,丙二醛含量不断增加,更多的蛋白质变性会导致玉米籽粒细胞膜系统的破坏,内部的代谢功能失调,最终导致玉米生理活性的降低,玉米储存品质的下降。

三、关于改善陈化玉米的方案与建议

陈化玉米由于其较低价格与稳定供应,成为集团型公司及专业化公司的首先谷物原料,但鉴于陈化玉米导致的能量下降、维生素量降低、各种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及各种自由基和霉菌毒素对动物造成的危害,所带来的隐形损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需要探讨一个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1. 大量使用陈化玉米,随着其储存年限增加,导致其直链淀粉含量升高,因此需要在制粒过程中增加制粒温度,使淀粉更易糊化,从而提高淀粉消化率。

2. 使用陈化玉米时,要考虑配方中氨基酸的调整。

3. 针对提高氧化脂肪利用率,减少过氧化物等自由基对动物细胞膜脂损伤,提高细胞膜通透性和完整性,建议添加内源性消化液胆汁酸,从而提高动物采食量和日增重,达到改善饲料转化效率或缩短出栏时间的目的。

4. 针对玉米中维生素含量,由于陈化玉米中维生素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E含量降低。因此在大量使用陈化玉米时,要考虑配方中 VE 水平保持在一个适量水平,与内源性抗氧化同时使用时,会发挥二者协同作用,达到1+1>2的目的。

5. 针对消费者对禽肉黄色关注的的客户,在大量使用陈化玉米时,需要额外补充色素。

6. 客户对“陈化粮”转为“饲料粮” 要慎重对待, 在饲料生产、使用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明显霉变的饲料原料坚决不能用于饲料生产;

肉眼看不见霉变的原料在采购时要进行霉菌毒素的检测, 如毒素超标也不能用于饲料生产;

原料中虽检出霉菌毒素, 但不超标, 在生产饲料时要添加霉菌素素吸附剂, 以降低或消除霉菌毒素的影响。

上一篇:饲料防霉天然与化学的双重守护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