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后非瘟时代规模场猪蓝耳病净化的“难”与“必行”

时间:2025-07-23    点击: 次    来源:养猪职业经理人    作者:施增斌 - 小 + 大

兽药管理:兽药必须来自正规厂家,进入猪场前需经过“消毒→静置”流程(如用75%酒精擦拭包装);

设备管理:新设备进入猪场前需经过“消毒→静置”流程(如用复合过硫酸氢钾喷雾消毒),旧设备(如从其他猪场调入的)需经过“彻底消毒”(如高温熏蒸)。

4. 隔离驯化流程(核心条款)

引种前评估:种源场需提供近3个月PRRSV抗原(PCR)阴性报告,与本场毒株同源性≥95%;

隔离期:引种后隔离21天,第0天、第21天检测PRRSV抗原,确保阴性;

驯化期:隔离后驯化56天,采用“血清驯化+活苗+灭活苗”方案,第28天、第56天检测抗体和抗原,确保抗体阳性率100%、抗原阴性;

入群条件:抗原阴性、抗体稳定(S/P≤2.0)、无临床症状。

5. 监测与应急预案(保障条款)

定期监测:每月检测一次PRRSV抗原(血液/口腔液)和抗体(ELISA),记录检测结果;

异常处理:发现阳性猪只立即隔离(单独饲养),复检仍阳性则淘汰(无害化处理),全场用复合过硫酸氢钾(1:200)消毒(每天1次,连续7天);

追溯体系:记录引种来源、运输路线、人员流动、物资采购等信息,以便追溯病原来源。

九、结论:后非瘟时代,蓝耳净化是“必须做”的选择

后非瘟时代,规模化猪场的竞争已经进入“精细化管理”与“疫病净化”的深水区。蓝耳净化虽然“难”(难在病毒特性与行业现状的叠加),但“必须做”(因为它关系到猪场的长期生存与竞争力)。

要实现蓝耳净化并长期维持,需要规模猪场:

思想上:树立“生物安全是猪场的生命线”的意识,认识到蓝耳净化是“长期工程”;

行动上:完善生物安全体系(选址、空气过滤、运输管理)、精准检测与监测(PCR、ELISA)、规范化引种驯化(21天隔离+56天驯化)、专业团队(兽医、饲养人员);

管理上:执行“全进全出”“双人核对”等精细化管理流程,避免管理漏洞。

虽然蓝耳净化的过程充满挑战,但一旦实现,就能带来看得见的经济效益(如每年增加800万元利润)和看不见的竞争力(如抗风险能力、品牌价值),让猪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后非瘟时代,蓝耳净化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答对了,就能活下来;答错了,就会被淘汰。相信越来越多的猪场会做好这道必答题,早日实现PSY突破30的目标。

上一篇:畜禽肠道菌群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