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后非瘟时代规模场猪蓝耳病净化的“难”与“必行”

时间:2025-07-23    点击: 次    来源:养猪职业经理人    作者:施增斌 - 小 + 大

3. 自己:管理漏洞与“ complacency ”(自满)

后非瘟时代,很多猪场在实现“存活”后,容易放松对生物安全的要求(如减少检测频率、忽视运输工具消毒),导致蓝耳病复发。**“自己的管理漏洞”**是最危险的竞争对手——即使拥有最好的设备和团队,若执行不到位,也会功亏一篑。

四、增效降本:不应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生存的根本

在后非瘟时代,增效降本是规模化猪场的“长期生存策略”,而非“短期应对行情的手段”。其核心逻辑是:

1. 非瘟后,养殖成本“刚性上升”

非瘟导致养殖成本大幅增加:

生物安全成本:隔离场建设(每头母猪约500元)、空气过滤(每平方约150元)、检测费用(每头猪每年约20元);

疫苗与药物成本:蓝耳疫苗(每头猪约30元)、非瘟疫苗(未来可能推出,成本未知)、预防性药物(如泰万菌素,每头猪每年约20元);

人工成本:驻场人员(每月工资约8000元)、专业兽医(每月工资约1.5万元)。

这些成本的上升,让猪场必须通过“增效降本”来保持盈利。

2. 蓝耳净化是“增效降本”的核心环节

蓝耳净化能直接降低以下成本:

繁殖成本:减少流产、死胎,提高窝产活仔数,每头母猪每年可多产1-2头仔猪,降低每头仔猪的繁殖成本约50元;

仔猪成本:提高仔猪成活率,减少药物使用,每头仔猪的养殖成本可降低30-50元;

育肥成本:健康的猪群饲料转化率更高(料肉比从2.8降到2.5),每头育肥猪的饲料成本可降低100-150元。

据测算,一个6000头母猪场,蓝耳净化后每年可降低成本300-500万元,相当于“额外增加了一个中型猪场的利润”。

3. 与其紧盯行情不如紧盯“自己的管理”

生猪行情是周期性的(如2021年猪价暴跌,2023年猪价回升),但养殖的核心是“长期的成本控制”。即使行情好,如果猪群有蓝耳病,导致繁殖率低、仔猪成活率低,也赚不到钱;即使行情差,如果成本低(如每斤猪肉成本低于10元),也能盈利。

因此,“紧盯行情变化”不如“紧盯自己的管理”——通过蓝耳净化等措施,提高猪群健康水平,降低养殖成本,才能应对周期波动,保持长期盈利。

五、蓝耳净化的条件:我们有什么,缺什么?

猪场要实现蓝耳净化并长期维持,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 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这是病毒性疾病净化的基础)

选址:隔离场距离核心群≥3公里,位于下风口,周边1公里内无其他养殖场;

空气过滤:猪舍采用全封闭式管理+亚高滤(过滤≥0.3μm的颗粒),防止空气传播;

运输工具管理:专用车辆(猪苗车、饲料车、淘汰猪车严格分开),进入猪场前经2%火碱池消毒,司机全程封闭;

人员管理:驻场人员每月休息一次,回家后需隔离1天才能返场;外来人员禁止进入核心区,必须淋浴更衣。

2. 精准的检测与监测(关键)

引种前检测:种源场提供近3个月PRRSV抗原(PCR)阴性报告,与本场毒株同源性≥95%;

隔离期检测:第0天检测PRRSV抗原、抗体,第21天复测抗原,确保阴性;

上一篇:畜禽肠道菌群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