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3 点击: 次 来源:养猪职业经理人 作者:施增斌 - 小 + 大
2. 规模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非瘟导致中小猪场大量退出(2018-2022年,中小猪场占比从70%下降到40%),规模化猪场(年出栏5000头以上)占比快速提升(从30%上升到60%)。规模化猪场的优势在于: 资金实力:能承担隔离场、空气过滤等设备的投入; 管理能力:能实施“全进全出”“精准监测”等精细化管理; 技术团队:有专职兽医负责疫病防控,能执行标准化的引种驯化流程(如“21天隔离+56天驯化”)。 3. 检测技术的“普及应用” 非瘟后,PCR(聚合酶链反应)、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测技术的成本大幅下降(PCR检测费用从每个样本200元降到30元以下),且检测效率提高(24小时内可出结果)。这些技术的普及,让猪场能及时发现阳性猪只(如引种前检测种源、隔离期检测抗原),为蓝耳净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后非瘟时代的竞争:从“存活”到“精细化”,知道你的竞争对手是谁? 后非瘟时代,规模化猪场的竞争不再是过去的“数量扩张”,而是**“效率与质量的竞争”**。其核心竞争对手包括: 1. 头部规模化企业(如牧原、温氏、新希望) 这些企业拥有资金、技术、团队的绝对优势: 资金:能投入亿元建设“生物安全堡垒”(如隔离场、空气过滤、智能化设备); 技术:拥有自己的检测实验室,能实时监测猪群健康状态; 团队:有专业的兽医团队,能制定标准化的引种驯化流程(如本文中的“血清驯化+活苗+灭活苗”方案)。 它们的竞争策略是“低成本+高健康”,通过蓝耳净化等疫病防控措施,降低养殖成本(如断奶至上市料肉比从2.8降到2.5),提高产品质量(如无蓝耳猪产品),从而占据高端市场。 2. 区域规模化猪场(各省的“龙头企业”) 这些猪场的优势在于**“本地化服务”**: 熟悉当地市场需求(如消费者偏好); 有稳定的供应链(如饲料、兽药、屠宰场); 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如调整养殖规模)。 它们的竞争策略是**“精准定位+差异化竞争”**,通过蓝耳净化等措施,打造“区域品牌”(如“本地无公害猪肉”),吸引本地消费者。 |
上一篇:畜禽肠道菌群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