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人兽共患病 > 文章

解密人畜共患病防控

时间:2023-10-17    点击: 次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杨惠 刘一明 - 小 + 大

做好畜间防控工作,能很大程度避免人类感染人畜共患病,这是守护生物安全的第一道关口。我国提出,到2030年,畜间布病、牛结核病、包虫病等病种流行率明显下降,高致病性禽流感稳定控制,炭疽疫情保持平稳,马鼻疽实现消灭,犬传人狂犬病逐步消除,日本血吸虫病(中国地区主要流行的血吸虫病)实现消除。

喝生奶会得病吗?被狗咬了怎么办?旅游会不会感染上血吸虫病?

日常生活中老百姓的这些疑惑看似关联不大,实则都与一类病症有关,那就是——人畜共患病。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人病兽防、关口前移”重要指示让人畜共患病更加受到大众的关注。

为了解开大众疑惑,记者分赴4地,探索血吸虫病、布病、包虫病、狂犬病等一系列人畜共患病鲜为人知的秘密。

血吸虫病:钉螺难灭 综措来防

初见陈大勇(化名),一头花白的头发在众多村级防疫员中格外显眼,76岁的他在培训上课时格外认真。

“年纪大了记不住,就只能更加认真地学习,这样才能教好村民怎么防护血吸虫病。”作为江西省南昌县泾口乡的村级防疫员,因为自己曾饱受血吸虫病的困扰,所以陈大勇更加想让大家都做好日常防护,不要被感染。

陈大勇所说的血吸虫病是指由血吸虫寄生于人或家畜体内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在江西、四川、湖北等12个南方省(市)流行。

在血吸虫病传播过程中,血吸虫尾蚴进入终末宿主——人或牛、羊等哺乳动物体内后,寄生在肠系膜静脉内,发育成熟后产生虫卵,虫卵随粪便排出进入水中发育成毛蚴,然后进入中间宿主——钉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发育成尾蚴后从螺体溢出,再次感染终末宿主,形成循环。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薛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在毛泽东主席的这首《七律二首·送瘟神》中,清晰地描述了血吸虫病对老百姓身体健康安全造成的巨大影响。

为此,从党中央到地方基层,都高度重视血吸虫病防控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左右,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血吸虫病防治(以下简称:血防)工作。

最初,由于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只能通过消灭中间宿主钉螺以切断传染链从而达到防治效果。“钉螺适宜在潮湿地带的草丛中或者随水漂流到周边土地生存,不能在深水或者旱地生存,所以当时开展的灭螺大会战主要方式是开新沟填旧沟,还有水改旱、水旱轮作,让钉螺活不下去。”上饶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王庭林说。

1958年,江西省余江县通过灭螺,成为我国第一个消灭血吸虫病的县,在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战线上插上了“第一面红旗”。这证明了灭螺防病工作是有效的,更激起了民众的灭螺激情。

“灭螺能防病,吡喹酮这种特效药应用后,让病人数和病牛数显著下降,可后来一场天灾却让血吸虫病再度蔓延。”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刘金根回忆道。

“1998年,发生洪涝灾害时,我们进到洪水中保住了珍贵的棉花育种材料,但当洪水退去,不少人却也发现自己感染了血吸虫病。”刘金根遗憾地说,98特大洪灾后,后续几年江西乃至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明显反弹。

陈大勇就是在2000年左右感染的血吸虫病,之后因此导致了肝硬化,现在身体也很消瘦,干不了重活儿。

“当时村里不少人都被感染,症状轻的一些人都不知道被感染了,一些人症状明显,发烧、呕吐,甚至肚子因有腹水而变大。若反复感染且没有及时治疗,会发展成慢性病,可能出现肝硬化、腹痛等,对生活造成影响。”陈大勇说。在2000年血吸虫病疫情反弹后,血防工作人员发现,单一的灭螺或药物治疗已经不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形势了,必须从传染链各环节进行综合防治。

各地通过封洲禁牧、以机代牛和家畜圈养来降低家畜感染率,用农田改造、水旱轮作来改造钉螺滋生环境,用建沼气池、堆肥发酵等方法来杀灭粪便中的虫卵。全传染链各环节都进行防控后,每年春秋还要进行家畜查病监测和针对性投药治疗,让血吸虫无处可逃。

经过70多年的防控,血吸虫病已经从新中国初期的“闻虫色变”变成现在的鲜为人知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血防工作可以放松。截至2022年底,全国452个流行县中,只有343个县达到了消除标准,占比75.88%。还有106个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3个县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上一篇:如何科学预防人畜共患病?

下一篇:肝片吸虫病的病原症状诊断与防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