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科技 > 良种繁育 > 文章

地方猪种质创新是突破产业化困境的关键

时间:2021-11-09    点击: 次    来源:广东饲料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我国种猪引进品种市场占有率高,核心种猪长期依赖进口,国产种猪生产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尚未形成有竞争优势的自主培育猪种,地方猪优秀种质资源没有得以充分利用。”在2021中国农牧产业(衍生品)大会生猪论坛暨首届中国生猪交易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表示,地方猪种质创新,平衡好优质与高效的关系,是突破地方猪种保护和产业化困境的关键所在。

印遇龙从我国养猪业发展现状、品种鉴定及遗传信息挖掘、地方猪育种关键技术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他说,作为人们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猪肉是重要和敏感的民生产品,生猪养殖在我国农业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生猪产值1.3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12%;生猪出栏6.89亿头,占世界出栏总量54%;猪肉产量5340万吨,消费量占肉类总量66%。

我国有76个地方猪品种,占世界地方猪品种总数的14%,占亚洲地方猪品种总数的33.2%,有26个培育品种,6个引进品种。在华中、华南地区,地方猪品种尤为丰富,并且各品种具有独特的种质特性。金华猪、太湖猪、荣昌猪、八眉猪、宁乡猪、陆川猪、淮猪、东北民猪并称“中国八大名猪”。

谈到地方猪种质创新必要性时,印遇龙说,我国地方猪种质优良,是保障优质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开展地方猪种资源保护与优化利用研究,形势紧迫、意义重大;引进品种数量增加,地方猪品种数量急剧减少,85%的地方猪种群体数量明显下降,地方猪保种问题严峻;我国地方猪种肉质优良、抗逆性强等优点突出,但受生长慢、瘦肉率和饲料转换率低等劣势制约,地方猪有效保护和产业化生产受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由“量” 向“质” 转变,培育既含中国地方猪血统又含国外瘦肉猪血统的地方猪种,市场前景广阔。

印遇龙强调,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畜禽良种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40%,只有依靠种猪种业的自主创新,加速生猪品种(品系)培育,才能促进地方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升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上一篇:影响肉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因素分析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肉羊生产中常用的经济杂交模式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