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动态 > 行业资讯 > 文章

一种流传千年的人兽共患病在我国被消灭

时间:2018-07-19    点击: 次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李慧斌 - 小 + 大

2005年,西藏通过农业部消灭马鼻疽考核验收。至此,我国21个原疫区省份均通过消灭马鼻疽考核验收。截至目前,全国已连续12年未发现马鼻疽临床病例和阳性畜,标志着我国成功消灭马鼻疽并保持全国无疫。这是我国消灭的第一种人畜共患病,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消灭牛瘟、牛肺疫之后,我国消灭的第三种动物疫病。

马鼻疽是由假单胞菌科假单胞菌属的鼻疽假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以马属动物最易感。人感染后出现呼吸道、皮肤、肌肉蜂窝织炎、脓肿或坏死,严重的可导致毒血症,最终衰竭死亡。

马鼻疽在我国发生由来已久,历史上东晋时代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就有描述。1949年以前,马鼻疽流行区域主要集中在马匹数量较多或饲养集中的牧区及部分农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业生产迅速发展,马属动物数量也随之迅速增加,马鼻疽逐渐呈扩大蔓延趋势。上世纪60年代,由于运输、引种等原因,马属动物流动量大,马鼻疽疫情达到最高峰。上世纪70年代,经采取多项防控措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上世纪80年代,马鼻疽疫情得到稳定控制,在多数省份零星散发状况。据统计,1950年-1997年,全国共有21个省(区、市)发生过马鼻疽疫情,涉及1034个县,共造成马属动物107.9万匹死亡,给农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马鼻疽防治工作。早在1958年,国务院设立“全国马鼻疽防治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马鼻疽防治工作。各地也相应成立马鼻疽防治指挥部和防控办公室。随后,农业部制定出台了马鼻疽诊断操作方法、技术标准、防治技术规范等文件。1992年,农业部出台《马鼻疽防制效果考核标准及验收办法》,各地相继启动该病消灭工作。1996年-2005年,农业部先后制定2个五年规划推进全国马鼻疽消灭工作。消灭工作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各地各级政府把控制和消灭马鼻疽作为重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各级兽医主管部门严密组织,层层签订防控责任状。同时,加大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马鼻疽危害的认识,形成群防群控的局面。

我国消灭马鼻疽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实行分类指导、分阶段防控的原则,采取“检、隔、培、治、处”综合防治措施,突出抓好控制和消灭传染源这一关键环节,保证了消灭马鼻疽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流行期(1949年-1969年),采取以全面普查和隔离治疗为主的措施,开展马鼻疽流行病学调查,摸清疫情流行范围及流行情况等,对阳性马进行隔离治疗。在控制期(1970年-1979年),采取检疫、隔离、治疗、扑杀、培育健康畜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对检出的开放性鼻疽、活动型鼻疽的马一律扑杀,对鼻疽菌素点眼阳性马在疫区集中隔离,同时培育健康幼驹。在稳定控制期(1980年-1992年),采取以全面检疫、扑杀和消毒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加强检疫,严防疫情传入。在消灭期(1993年-2005年),按照《马鼻疽防治效果考核标准和验收办法》,对全国21个疫区省进行考核验收,全部达到部颁消灭标准。在巩固期(2006年至今),全面落实各项监测措施,加强马匹检疫监管,巩固消灭马鼻疽成果。

当前,亚洲和南美洲仍有马鼻疽疫情发生,存在传入我国的风险。我国各地畜牧兽医部门持续开展马鼻疽监测,加强对马属动物的检疫监管,实行调运报检制度,一旦发现疫情及时处置。同时,加强对引进国外赛马及在我国举办国际比赛用马的检疫,防止国外马鼻疽疫情传入。

消灭马鼻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减少了疫病对马属动物的危害,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农牧民收入;消除了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增强了我国马属动物及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升我国兽医工作的国际地位。同时,消灭马鼻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我国其他动物疫病的防控消灭提供了有益借鉴。

上一篇:我国重要人兽共患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

下一篇:2018第五届安徽(合肥)国际畜牧业博览会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