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禽业篇 > 文章

禽业艰难之路:健康养殖生态链问题

时间:2014-02-03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诚然,随着现代家禽产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入,这些“小规模”养殖场会逐渐淘汰,但目前凸显的畜产品安全、家禽疾病风险不容再拖;人畜共患疾病风险更不容再拖。其核心原因在于:其一,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地区养殖场数量越少,疾病风险就越小;许多地区家禽疾病流行之源往往是在小规模养殖场无序密集布局的区域,疾病发生危害最大的地区也是在此类区域。这样,一个地区的家禽疾病风险直接与小规模养殖场数量紧密地挂起了钩,不一定与该地区家禽养殖总数量严格挂钩,为什么?同仁由此可否借鉴一下国外发达国家的养殖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就是科学的“点”状布局。没有一个像我国目前这样养殖场“集中、密集、无序”的区域性布局,“一个大场”衍生出周围许多“小规模”养殖场(户),呈现出该养家禽的地方没养,不该养的地方扎堆效仿的共同特征,筑建了家禽疾病难以防控的“生态连续性”传染链。一旦一个场出现疾病防控“缺口”,则“一场有病,八方带灾”。
  例如,北方近年来出现的蛋鸡“同一地区的某一时段,不同鸡群出现几乎相同的一种病“,使老百姓难以防范,危害较大。其二,“小规模”养殖场(户)的“非标式”生产,往往成为本区域疾病发生流行的污染源头。“小规模”养殖场(户)由于诸多主观和客观原因的限制,在生产过程中很难达到标准化生产。笔者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发现:“非标”生产是疾病难以遏制的“温床”。一个地区疾病的流行,往往是从这些“非标”生产的“小规模”养殖场(户)开始,“一只老鼠祸害一锅粥”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三,“小规模”养殖场(户)采取有效的机制退出,在一定程度上讲并不会损害这些从业者的利益。近年来由于家禽养殖的风险越来越大,“小规模”养殖场(户)往往成为变化莫测的市场“牺牲品”。如果我们改变为另外一种思路,采取“有效的机制或办法”将这些从业者由承担市场和疾病风险的“业主”变为不承担风险、而是从规模型养殖场获得稳定收益的“打工者”,既解决了规模养殖场目前的雇工难问题,也解决了弱势养殖者从业的收益问题,不失为一个“双赢”法则。因为现代养殖场之所以雇工难,是因为现代的年轻人需要在“开放”的环境下相互交流来生活,而养殖场则需要按照生物安全规范下进行“封闭”式的生产,这样,“开放”与“封闭”不对接的结果就是找不到年轻人。而这些小规模养殖从业者的年龄普遍已近中年,稳定的心态和原从业的阅历,为其作为大型养殖场新的打工一族,具有难得的优势;其四,针对目前我国家禽养殖格局混乱的一个很现实的技术问题需要认真进行研究,即就阻断主要疾病传染的环境媒介讲,究竟养殖场之间多大的距离是安全的,起码目前的“国标”很难令人信服。鸡场距主要交通干道或村庄500米,鸡场间大于1000米,这些相对“古老”的标准仅就“臭味”都没有很好解决,还能保障场与场之间不会相互传染疾病,特别是近年来通过空气传播的像禽流感等主要危害家禽健康的疾病。综上所述,区域性均衡分散布局的“点状”布局的规模化养殖模式替代目前的“小群体”养殖模式,并从减少养殖集聚区域养殖场的数量作为突破口,对保障家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养殖场的“全进全出”工艺模式问题
  传统的养殖场设计布局特点是“小而全”,例如蛋鸡养殖,生产区有育雏、育成、产蛋3个类型鸡舍,种鸡还增加了孵化室。这种将蛋鸡养殖的功能浓缩在一个生产区,从表象上看,似乎有利于管理,也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但作为一个养殖场常年“连轴”运转的生产区,根本就不可能在同一时段内将整个鸡场全部“清场”进行消毒和疾病净化,这样,疾病传染的生物链就始终会“畅通”。一旦有病毒进入场生产区,即便“挖地三尺”也很难将其“赶走”。这就是我们经常遇到新的养殖场病少、老的养殖场病比较复杂的主要原因之一,最终,疾病复杂很难管理,养殖成本由此也绝对不会降低。因此,现代养殖场十分注重同一区域的功能专门化问题,为了保障家禽生物安全,必须在设计布局上充分考虑分区或全场“全进全出”的疾病净化问题。现代养鸡几十年,技术改革有“几千”,但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业界的足够重视。许多养殖场依然将其定位于单栋鸡舍的全进全出。现代养鸡“全进全出”饲养制的核心目标是阻断疾病传染,强调的是同一生产区内鸡的“同一性”和“同质性”,如果同一生产区内鸡舍之间存在因鸡龄等差异的免疫“差异性”,鸡场则难以“安宁”;如果同一场区鸡批次之间的疾病附着生物体没有彻底消灭,疾病的继代传染风险就会必然存在。消除这种风险,堵住这个免疫“缺口”,解决的基本途径就是实施全场或分区“全进全出”饲养制。这就需要从建场的工艺布局开始,如果场内布局不能满足实施全场或分区“全进全出”饲养制,所带来的生物安全隐患较大,特别是在目前疾病较复杂的大背景下尤其如此。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调研表明:没有实行场区“全进全出”饲养制的养殖场与实行者比较,健康养殖成本至少要高20%以上,疾病风险要大,且随着养殖年限的推移,几乎成几何比例增加。

上一篇:当前我国蛋鸡生产形势与未来发展方向

下一篇:把握家禽业舆情引导风向标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