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细胞传代减毒毒株 案例:ASFV-MEC-01(CA-CAS-01-A细胞系传代) 风险:传代过度导致毒力丧失,同时免疫原性大幅降低(如ASFV-G传代110次后完全失效)。 3. 基因工程减毒毒株(主流方向) 通过精准删除毒力基因实现安全性与保护力平衡: 多基因家族(MGF)缺失:删除MGF505-7R+MGF110-9L等基因,使病毒完全丧失致死性; 案例:ASFV-G-ΔMGF(6基因缺失)在越南获批商用。 血吸附相关基因缺失: 删除EP402R(CD2v)+EP153R,减轻病毒血症(如BA71ΔCD2v提供100%保护); 创新点:点突变(Q96R/K108D)可阻断血吸附,提升安全性。 其他关键靶点: I177L缺失:病毒复制能力降低100-1000倍(ASFV-G-ΔI177L已商用); 9GL缺失:跨基因型保护潜力(基因II与XX型均有效)。 三、产业化落地关键挑战 1. 生产瓶颈 细胞依赖性:ASFV需在猪源巨噬细胞中培养,成本高、产量低; 解决方案: 开发替代细胞系(如ZMAC-4、PIPEC、BK2258); 单周期疫苗(复制缺陷型)提升安全性。 2.安全性红线 毒力返祖风险: 多基因缺失毒株传代后可能恢复毒力(如HLJ/18-6GD); 监管要求(WOAH 2025新规): 需通过5代猪传代返祖测试;评估垂直传播(母猪接种安全性)和水平传播(接触感染风险)。 3.重组毒株 应对现状:基因I/II重组毒株突破现有基因II型MLV保护; 未来方向:开发跨血清型广谱疫苗(如靶向保守基因9GL)。 四、行业展望: MLV疫苗的下一步 技术优化 组合删除毒力基因+免疫逃逸基因(如I177L+MGF505-7R); 开发黏膜疫苗(鼻内喷雾)提升黏膜免疫。 监管协同 依据WOAH新规建立标准化生产-测试体系; 加强田间监测(越南商用疫苗已出现零星死亡案例)。 全球合作共享毒株数据,应对重组毒株快速变异。 讨论:ASF疫苗研发是一场“马拉松”,MLV技术已迈出关键一步,但安全性与广谱保护仍是攻坚核心。 |
上一篇:猪蓝耳病免疫抑制机制与疫苗再认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