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一致兴产业 时值深秋,气温逐渐变低,牛羊都长出了厚厚的绒毛,以应对冬季的低温,等到气温回升,绒毛逐渐褪去,便能清爽度夏。但对于绵羊养殖户来说,仅靠自然脱落并不够,每年夏季高温来临前,他们还得进行一项工作——剪羊毛。这不仅能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帮助羊群健康度夏。 今年6月底,天祝县抓喜秀龙草原上人群熙熙攘攘,在“六月六”传统民族赛马大会期间,全县第七届机械剪羊毛技能大比武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在剪羊毛参赛选手的控制下,绵羊们格外乖顺,任由其操控着剪毛机,或从肚子或从后腿下手剪毛。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一只只原本臃肿的大绵羊便焕然一新,脱下了厚重的“大棉袄”,换上了轻盈的“夏装”。而选手们也在抓羊、剪毛、整理羊毛、打包、做标记等工序中尽情展示自己优秀而娴熟的技能。 可不能小看剪羊毛这项技能,在传统剪毛方式中,牧民们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率较低,且容易对羊造成伤害。而如今,随着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机械化电动剪羊毛工具快速普及,显著提高了剪毛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避免了剪伤羊皮肤的情况,受到牧民的欢迎。 同时,随着机械剪羊毛技术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机械剪毛手也越来越多,仅天祝县目前就有1800多名专业机械剪毛手,剪毛机2100多台,每年机械剪毛羊160余万只,部分村组机剪率达到了100%,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部分优秀的剪毛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立了机械化剪毛服务组织,在省内外进行剪羊毛服务。目前,天祝县共有20余支机械化剪毛服务队,每年剪毛服务收入能达1400多万元。 如今越来越多的剪羊毛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冷配服务队等一系列第三方服务队伍不断涌现,“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干”的理念逐渐成为牧民共识。 牧民们也逐渐意识到,要想养好牲畜、效益高,就不能再依赖以前那种只管将牲畜放养在草原上,到时间再赶回来的传统放牧养殖方式,而应该将目光放远,要看到前端的饲草生产和品种选育,中间的养殖管理,以及后端的畜产品加工销售,只有全产业链的人团结协作,才能让牛羊长得膘肥体壮,走向更大的市场。 就这一点来说,宁夏盐池县可谓是给出了高分答卷。近年来,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支持下,盐池县实施了天然草原保护修复及利用、高产稳产优质饲草基地建设、现代化草原生态牧场建设、优良种畜和饲草种子扩繁基地建设等一系列工程,构建现代畜禽养殖和加工流通体系,推动草原生态良性循环和现代畜牧业有机融合,为盐池滩羊走红全国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在畜产品加工营销方面,盐池县也同样下了苦功夫。主动迎合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不断改造提升精深加工工艺设备,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品类,开发出了法式羊排、蝴蝶排等精细化分割产品120余种,研发出碗蒸羊羔肉、红焖羊肉等熟食调理系列产品16种,让滩羊肉有更多被选择的可能。 他们对滩羊皮毛这些副产物的开发也在持续创新,全县不断升级滩羊皮毛加工工艺和产品,开发了二毛裘皮、滩羊毛系列产品共48种,其中,二毛裘皮加工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盐池滩羊”再添一抹文化色彩。 现在,全国开设的滩羊肉销售门店达226家,产品入驻50多个大中城市415家连锁超市和餐饮企业,年实现销售额16亿元,“盐池滩羊”品牌价值达到了128.13亿元。健全的滩羊肉产品饲养、防疫、屠宰、加工等全产业链信息追溯体系,让消费者放心认购每只滩羊,进一步提升了盐池滩羊的核心竞争力。 在龙头企业带动、联合体牵动、县乡村组户联动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下,盐池滩羊带动了8000余户养羊户,使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产业兴、品牌亮、农民富。 |
上一篇:农作物秸秆离田利用的困境与对策
下一篇:西北地区饲草种植管理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