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禽业篇

2025年白羽肉鸭产业遭遇十年最冷寒冬

日期:10-10 作者:豆包- 小 + 大

一、引言:黄金发展期不再,肉鸭产业深陷 “全链亏损” 困境

2025 年的白羽肉鸭市场形势严峻,可用 “艰难困苦” 来形容。1-9 月,全产业链条中的养殖、种鸭、屠宰三大核心环节均出现亏损状况,仅短暂盈利 1/2 个月,其余时间皆在亏损边缘挣扎。鸭苗均价降至 1.8 元 / 羽,鸭肉价格 6600 元 / 吨,已接近 2017 年的历史低点。种鸭环节单只亏损 0.8 元,屠宰端分割鸭单只亏损近 2 元。这场十年未遇的行业寒冬,正促使整个产业重新审视其生存逻辑。

回顾过去,白羽肉鸭产业曾有过黄金发展阶段。在 “羽绒机遇” 的推动下,产业上下游呈现繁荣景象,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屠宰企业全力生产,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也较为可观。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需求持续低迷,而供应却在高位增长长达半年,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尖锐,市场信心受挫,整个产业陷入了困境。

二、全产业链深度亏损:从种鸭到屠宰,各环节均受影响

在 2025 年这场罕见的行业寒冬中,白羽肉鸭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受到了沉重打击,从上游的种鸭养殖,到中游的商品鸭养殖,再到下游的屠宰加工,无一幸免。各环节亏损程度虽有差异,但均处于困境之中,艰难前行。

(一)种鸭环节:存栏量过高,首当其冲

种鸭环节是这场危机的 “重灾区”。2025 年,祖代种鸭存栏量持续攀升至 5350 万套的历史高位,较 2024 年有显著增长,这直接导致商品代鸭苗供应严重过剩。市场上鸭苗供大于求,价格大幅下跌。2025 年 1-9 月鸭苗均价仅 1.8 元 / 羽,较 2024 年下跌了 40%。如此低价,使得种鸭场每孵化一只鸭苗就要亏损 0.8 元。山东某大型种鸭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卖苗就是卖一只亏一只,库存种蛋积压严重,只能低价处理甚至直接销毁。” 为减少损失,一些种鸭场不得不缩减养殖规模,淘汰部分种鸭,但即便如此,短期内仍难以改变供过于求的局面,种鸭环节仍深陷亏损泥潭。

(二)养殖环节:放养模式缓解部分压力,散户处境艰难

相较于种鸭环节,养殖环节的亏损相对较小,单只亏损约 0.3 元,这主要得益于放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分摊了风险。在放养模式下,养殖户与屠宰企业或大型养殖公司签订合同,由企业提供鸭苗、饲料和技术指导,养殖户负责养殖,最后企业按合同价格回收成鸭。这种模式使养殖户在面对市场价格波动时,有一定的保障。然而,对于中小散户来说,情况依旧不容乐观。河南养殖户李师傅分析:“鸭苗 1.8 元 / 羽,饲料成本 3.5 元 / 斤,出栏毛鸭 4 元 / 斤,每只鸭至少亏 1 元,规模越小亏损越严重。” 随着亏损的持续,许多中小散户的资金链断裂,不得不退出市场。数据显示,1-9 月全国散户存栏量环比下降 15%,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 “弃养潮”,曾经热闹的养殖场景如今变得冷冷清清。

(三)屠宰环节:产品价格下跌与库存积压,陷入双重困境

屠宰环节同样面临困境,分割鸭、大白条、小白条三大业态全面亏损。其中分割鸭单只亏损 1.8 元,大小白条亏损 0.6 - 1.0 元。河北某屠宰厂透露:“鸭肉价格跌至 6600 元 / 吨,而成本线在 7500 元 / 吨,9 月单月亏损超 2000 万元。” 一方面,市场上鸭肉供应过剩,价格持续下跌;另一方面,由于需求疲软,产品销售不畅,库存积压严重。冷库库容率常年保持 80% 以上,经销商不敢补货,屠宰企业只能看着库存贬值。为减少损失,一些屠宰企业不得不降低开工率,甚至停产检修,但这也意味着固定成本的增加,使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

三、供需失衡:产量增长 6% ,需求停滞不前,过剩压力巨大

在 2025 年白羽肉鸭产业全链亏损的背后,是一场严重的供需失衡危机。一方面是产量持续增长,1-9 月同比增长 6%,但增速已连续三年放缓;另一方面是需求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降,消费场景单一、地域限制明显、深加工滞后等问题,使得肉鸭需求与白羽肉鸡的差距逐渐拉大。供应端与需求端的矛盾日益尖锐,给整个产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上一篇:蛋鸡行业巨头从规模博弈到全链突围的产业变革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