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记者走进福建省永泰县金蛋发展公司养殖场,只见已建成投产的一期、二期项目共建有11栋巨大的鸭舍,每栋鸭舍里排列着5列5层高的鸭笼,一眼望不到头。“我们是国内最大的智能笼养蛋鸭养殖企业,加工生产的咸鸭蛋、皮蛋远销欧美市场。目前全场存栏蛋鸭47万只,产蛋率达80%。”养殖场负责人谢灼兴诙谐地介绍,我们从“赶鸭子上岸”到“赶鸭子上架”,共建设三期项目,目前还有13栋鸭舍在建,全部投产预计可存栏蛋鸭90万只。 谢灼兴提到的“赶鸭子上架”,是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近年来研发推广的“蛋鸭无水面结合间歇喷淋饲养模式”,该模式不仅破解了蛋鸭传统水面放养导致疫病传播和水域污染难题,而且为实现水禽养殖规模化、生态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保障蛋鸭生产的安全、节水、生态和高效。 饲养模式创新,突破蛋鸭无水面饲养瓶颈 从永泰县城出发,沿着盘山公路车行一个多小时,记者来到位于永泰县丹云乡丹云村的金蛋公司养殖场。在场区里,一颗颗新鲜的鸭蛋通过传送带从鸭舍自动输送到集蛋车间装箱打包。 “早上7点开始收蛋下午6点结束,货车上午进山送饲料下午把鸭蛋运走,每天有30多万枚鸭蛋送去加工。”谢灼兴说。 金蛋公司的鸭舍采用集成的蛋鸭智能笼养技术,小型巡检机器人在鸭舍来回穿梭。公司养殖场位于丹云乡大山深处,又没有大片水塘,他们是怎么实现无水面养殖、“赶鸭子上架”呢? 蛋鸭养殖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优势畜牧产业,传统泽水养鸭的方式不适宜规模化发展,养殖造成的水域污染以及水禽传染病的传播很难阻断。特别是在山多地少的福建,畜禽养殖的土地资源更是稀缺,因此“赶鸭子上架”成为现代水禽生态养殖的必由之路。 “结合间歇喷淋的蛋鸭无水面旱地圈养技术首创于2006年,经过近20年的不断迭代升级,我们相继研发集成出涵盖网上平养和笼养的‘蛋鸭无水面生态饲养集成技术’。”福建省畜牧总站二级推广研究员江宵兵作为技术创始人,对此项技术的创新了如指掌。 水面放养是造成水域污染,传染病传播最顺畅的传播途径。特别是2015年4月更严格的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后,全国各地整治畜禽养殖水域污染、禁止水面饲养水禽的地方政策纷纷出台,水禽水面饲养已走到了尽头。 金蛋公司的蛋鸭智能化笼养,采用乳头式饮水器替代水塘、水池、水槽等水面供水,饲养员只需要巡查温度、湿度,及时排查异常情况。鸭舍里鸭子喂养、鸭蛋收集、鸭粪清理,以及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调节,全部实现了智能化控制。江宵兵说:“这种方式不仅实现‘饮污分离’,饮水质量安全可控,还切断了传染病通过饮水传播的途径。” “新技术模式采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间歇喷淋水提供洗浴,替代水面洗浴,解决了旱养导致的羽毛板结脱落、淘汰蛋鸭售价下降问题。”江宵兵说,新技术实现喷淋水和粪便统一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可有效控制水域污染。而且研究集成的蛋鸭笼养设施突破了目前国内蛋鸭笼具结构不合理、笼养蛋鸭死淘率高的问题。 江宵兵团队在国内首创研发此项技术模式,曾荣获省科技奖。在此基础上,团队又于2022年研发集成发布了涵盖蛋鸭和肉鸭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的福建省地方标准《鸭无水面饲养技术规范》,并被写入《福建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方案》在全省推广。 良种创新选育,提高蛋鸭品种市场竞争力 以体型小、成熟早、产蛋多、抗逆性强、料肉比高等优点著称的龙岩山麻鸭是龙岩市的地方特色蛋鸭品种。该品种在龙岩已有400多年的饲养史,在龙岩市山麻鸭原种场,这种品性优异的蛋鸭得到很好的保护和选育。 位于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莒州村的山麻鸭原种场,今年获批成为国家水禽核心育种场,主要从事龙岩山麻鸭的保种育种和开发利用。在原种场的监控大屏前,场区里的育种舍、保种舍、立体养殖、饲料加工、储蛋车间等设施设备一览无余。“我们的保种舍里有56个保种家系,采用前庭后院的庭院平养。”原种场的主管国企龙岩龙盛市场集团负责人卢峰豹介绍,原种场种鸭存栏3万多只,其中个体育种笼2.2万余个,存栏6个各具特色的高产品系。 |
下一篇:解码中国蛋鸡产业变革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