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繁育

我国公猪站建设的现状挑战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日期:09-25 作者:佚名- 小 + 大

生猪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养殖及消费量均是世界第一。良种繁育是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目前规模化猪场配种模式以人工授精为主,采集一头公猪精液可配种母猪150~300头左右,相较本交模式一头公猪配种15~25头母猪,极大提高了配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但也面临着公猪饲养成本高、饲养的公猪血缘有限、世代累积后容易导致群体近交增量、非洲猪瘟背景下生物安全防控压力进一步加大等问题。

公猪是生猪遗传改良的关键,选择具有高生产性能(如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性状)的种公猪进行配种,能够显著提升后代猪群的遗传潜力。公猪站(Boar Station)是以种公猪集约化饲养、科学管理、高质量精液生产及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为一体的专业化设施,其优势在于可扩大优秀个体的配种范围,打破场间限制,增加遗传联系,加快遗传进展;且公猪生物安全体系更为完善,可以有效减少疾病传播,避免精液污染。因此,加快冷冻精液等繁育新技术研发,加大公猪站产业布局,完善国家中心种公猪站及区域公猪站的配合体系,对打赢我国种业翻身仗,打破种源卡脖子有着重要意义。

1 公猪站建设的产业背景及政策导向

猪肉是我国肉类消费中主导品类,长期占比超过50%。2024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 078万头,生猪出栏70 256万头,并呈现出龙头公司产能增加、中小型养殖户逐渐退出的趋势。随着生猪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建现代化养殖场存栏基础母猪普遍达到千头甚至万头规模,高度依赖人工授精等繁殖技术,对安全、优质的公猪精液需求更甚。与此同时,采精、授精、冻精等技术有了较大进步,为建设公猪站集中供精提供了市场需求及技术基础。且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等重大疫病的发生对公猪的生物安全体系及健康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客观地推进了公猪站的发展进程。

种公猪对商品后代猪生产性能的遗传贡献率超过了50%,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养猪强国通过联合育种体系,显著提高了公猪的遗传品质和生产性能。早在1954年,我国就开展了猪人工授精研究,情期受胎率最高可达91%;进入21世纪,国家对母猪养殖和母猪配良种猪精液进行补贴,更加促进了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和发展。2018年,农业农村部根据《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年)》方案,在全国遴选3~5家种公猪站进行试点,通过核心育种群公猪精液交换,实现核心育种场间遗传物质交流,推动种猪联合育种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2020年,农业农村部在《关于加快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进一步提出要完善现代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良种供应能力,支持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和种公猪站加大疫病净化力度,支持建设一批现代化高标准的商业化种公猪站,推广人工授精新技术及冷冻精液保存技术,加速优秀基因传递。

2 公猪站建设及种公猪饲养管理

公猪站所涉及的建设及运行要素主要为建设选址、种猪选择、饲养、生物安全防控以及鲜精和冻精的制备保存。公猪站在选址时,要远离交通干线、村镇、工厂及养殖场,地形高燥开阔,水电配套齐全,粪污处理设施完善,周边防疫条件良好。站内各功能区应分区明确,包括管理区(办公、展示)、生产区(公猪饲养、精液生产检验)、隔离区(下风口设隔离舍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生产区内净污道分离,各区设消毒设施及防疫隔离带,保持一定间距。公猪舍需通风、保暖、降温效果良好,单栏面积不低于6 m2,配有运动场满足公猪的活动需要。采精区设独立隔栏及恒温处理室(面积≥25 m2),配备显微镜、恒温箱、精液检测、封装等仪器设备。

上一篇:我国商业化畜禽育种体系基本成型

下一篇:筑牢畜牧业“芯片”,端稳中国“肉盘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