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篇

生猪产业从“扩产竞赛”到“效率革命”的行业大洗牌

日期:09-05 作者:豆包- 小 + 大

牧原的成本控制能力堪称行业典范,其 “猪舍数字化管理系统” 将料肉比控制在 2.4:1 ,较行业平均低 0.3。这意味着牧原的猪在生长过程中,每消耗 2.4 单位的饲料,就能产出 1 单位的肉,而行业平均水平则需要 2.7 单位的饲料。如此一来,单头猪养殖成本降至 12.2 元 / 公斤 ,这一成本优势让牧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在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下跌的市场环境下,较低的成本使得牧原依然能够保持盈利,为逆周期扩张储备现金流。当其他企业在为成本发愁时,牧原却能凭借成本优势在市场中稳步前行,这正是其 “精准减法” 背后的成本控制哲学所带来的效果 。

(二)温氏:“调结构 + 控流向” 双管齐下

温氏股份在应对产能过剩时,采取了 “调结构 + 控流向” 的双管齐下策略。温氏暂停新增能繁母猪,将存栏量稳定在 185 万头 ,通过优化母猪结构,提高养殖效率。同时,温氏建立 “二次育肥黑名单”,通过 GPS 轨迹追踪技术切断商品猪流向二育渠道,6 月起二育猪源占比归零。这一举措有效地控制了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避免了二次育肥导致的市场波动。

在屠宰端,温氏将 30% 的生猪直接加工为冷鲜肉,附加值提升 25% ,对冲生猪价格下行风险。冷鲜肉相较于热鲜肉,在品质和口感上更具优势,因此能够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2025 年上半年屠宰业务毛利率达 18% ,高于养殖板块 5 个百分点。这表明温氏通过拓展屠宰业务,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的提升,有效地缓解了生猪价格下跌带来的压力。温氏的这种策略调整,不仅优化了自身的产业结构,还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种应对产能过剩的新思路 。

(三)新希望:从 “跑马圈地” 到 “精耕细作”

新希望在产能调控的背景下,从过去的 “跑马圈地” 式扩张转向了 “精耕细作” 式发展。新希望停止新建规模化猪场,将重点转向现有产能提质。在四川试点 “楼房养殖 2.0”,单栋存栏量提升 30% ,人工效率提升 40%。楼房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提高了养殖密度,同时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管理系统,实现了养殖过程的高效化和精准化。

新希望推出 “无抗猪肉” 认证体系,通过区块链溯源实现终端溢价 15% ,2025 年高端猪肉销量同比增 22%。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无抗猪肉等高端产品受到了市场的青睐。新希望抓住了这一市场趋势,通过打造高品质的猪肉产品,实现了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和价值提升。其 “饲料配方智能系统” 将豆粕用量降至 15% ,单吨饲料成本降低 80 元,年节约成本超 2 亿元。这一系统的应用,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还减少了对豆粕等进口原料的依赖,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新希望的这些举措,体现了其在产能调控下,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变 。

四、中小散户突围:在 “冰火两重天” 中寻找差异化生存空间

(一)生态养殖:从 “价格红海” 到 “价值蓝海”

在生猪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四川、云南等地的中小散户另辟蹊径,纷纷转型生态养殖,从传统的价格竞争 “红海” 迈向了价值竞争 “蓝海”。他们采用 “林下散养”“发酵床养殖” 等生态模式,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猪肉。四川雅安的养殖户李大哥,利用自家山林开展林下养殖,让猪在山林间自由活动,猪不仅能采食野草、昆虫等天然食料,还能充分运动,肉质得到极大提升。同时,李大哥还采用了发酵床养殖技术,猪舍内铺设的发酵床能够将猪的排泄物进行分解转化,实现了养殖过程的零排放,既环保又降低了养殖成本 。

上一篇:政策组合拳下的生猪产业变革与未来走向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