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篇

鸡同鸭讲 产业技术研发逻辑与应用

日期:08-06 作者:许毅博士- 小 + 大

报告中,许博士从料肉比、副产品以及粪污处理三个当前影响肉鸭产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展开。肉鸭料比比肉鸡高0.3-0.4,主要原因来自肉鸭性格外向(抗应激能力差)、运动量大(约是肉鸡的两倍)、维持需要高、散热能力弱(当前通风散热的模式适用于肉鸡但并不适合肉鸭),许博士也提出了一些验证过的解决方案比如蓝光养殖(可使料比下降0.05-0.1)、“出蓝宝”可显著降低抓鸭应激损失(0.1-0.3元/只)、笼内正压送风及冷水机组等措施。

肉鸭以副产消费为主,而肉鸡是以主产消费为主。在当前肉鸭复制肉鸡以料比为唯一结算指标的原料回收模式下,是无法规避“肉鸭料比下降、养殖户收益增加的同时副产总出成下降”的问题,例如料比从1.9下降到1.7,鸭毛的产出下降10%-15%。当前的行业共识已经开始在逐步采用回调料比,延长出栏时间,“粒加碴”鸭料增加鸭胗等做法,通过改变饲料的物理性状和饲喂程序,做大副产出成的“蛋糕”,增大整只肉鸭的总价值。

鸭粪处理是当前肉鸭产业发展的“卡脖子”环节,当前肉鸭鸭粪处理问题尚未解决,主要问题是在应用传统肉鸡粪污处理的工艺来处理鸭粪,但鸭粪在pH、含水量、脂肪乳化程度等指标上和鸡粪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必须有一套完全差异化的处理方案。鸭粪的处理难度在于成本,成本的问题在于水的处理上,通过就地干湿分离、干物质覆膜发酵,外加污水灭菌后雾化蒸发的方式是当前探索中发现的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未来肉鸭产业的研发方向,在育种上选择偏向副产出成而非单纯追求产肉性能;在饲料上改变物理性状和饲喂程序,回调料比、提升鸭胗、羽毛等副产出成的价值;在养殖上需要尊重肉鸭极弱的散热能力和敏感的性格特性,创新通风和管理模式;在副产利用上,以需定产做大副产“蛋糕”;在动保技术上,理解水禽独特的免疫机理差异;系统性地改变当前简单复制肉鸡模式与操作的惯性,探索一条真正适合中国肉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路径。

上一篇:解析发展绿色低碳畜牧业的方法和路径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