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保业篇

从应急救治到体系建设

日期:07-07 作者:佚名- 小 + 大

——华中农业大学马属动物诊疗平台建设与华中地区服务模式探索

2025年初,湖北仙桃英勇下江救人“白龙马”救援事件引发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华中农业大学兽医专家肖思雨副教授、项志杰博士受当地政府委托迅速开展诊治工作,尽管未能挽回患马生命,但展现了高校在动物应急救治中的专业能力。

该事件暴露了华中地区马属动物医疗体系的短板。依托该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与行业关注,华中农业大学迅速整合校内资源,开展“马属动物兽医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建立集临床门诊、出诊服务、疫病检测与技术支持为一体的多功能诊疗体系以应对马属动物经济价值提升所增加的医疗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兽医协会会长陈焕春也一直对华中农大马诊疗服务建设保持高度关注。同时平台专家积极参与湖北省马术标准制定工作,推动地方马产业规范发展。本案例在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同时,为华中地区这一大家畜养殖轻量地区的马属动物诊疗社会化服务模式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具有良好的示范价值和推广潜力,为丰富高校服务“三农”路径提供了现实样本,也为我国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优化拓展了思路与方向。

一、背景及目标

随着我国马术运动兴起和文旅融合发展,马匹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显著提升,特别是牧区马匹进入城市市场、参与骑乘服务,催生出新的基层医疗需求。但华中地区马临床诊疗资源配置薄弱、技术标准缺失、乡村兽医经验匮乏,服务体系难以支撑产业增长。

为此,华中农业大学依托兽医学科优势,在陈焕春院士的敦促下,由肖思雨副教授牵头,迅速整合临床、检测、教学等资源,启动“马属动物应急救治与区域诊疗服务平台”建设,致力于打造一个面向基层、覆盖诊疗—检测—培训的服务体系,旨在:提升华中地区马属动物应急处置与常规诊疗能力;推动高校技术资源向乡村延伸,完善基层动物卫生服务体系;探索“高校﹢基层﹢产业”三方协作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服务马术运动、文旅经济和农牧民增收需求,推动马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二、工作与成效

“仙桃白马救援”事件后,湖北省内关于马属动物诊疗能力的现实短板广受关注。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教授肖思雨,长期从事马属动物疾病诊疗与教学工作,基于此次事件主动牵头,依托个人专业积累,联合校内相关平台,推动启动“马属动物应急救治与诊疗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华中地区首个服务导向型马属动物诊疗架构。已初步取得以下工作成效:

1、初步建立马属动物临床服务体系

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院,设立马属动物门诊专科,由具备国际背景和马病诊疗经验的专业兽医主导,可开展包括马匹常规诊疗、疫病防控、健康管理等在内的外出出诊服务,为湖北及周边地区马场提供专业、高效的技术支撑。该门诊的设立填补了华中地区高等院校系统性马属动物临床服务的空白。

2、搭建马属动物疫病检测平台雏形

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先进的实验设施与成熟的检测体系,在何启盖教授(农业农村部兽用诊断试剂创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和养猪学分会常务理事)支持下积极推进马属动物疫病专项检测平台的建设。现已具备马属动物常见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病原初筛能力,正在推进标准化流程建设,为后续疾病防控与应急响应和产业升级、标准化提供技术基础。

3、提供专家技术支撑服务

本案例主导专家——肖思雨副教授,具备中美两国执业兽医资格,长期从事马属动物疾病诊疗研究与教学工作,湖北省马术产业标准化工作组成员;项志杰博士,郭爱珍教授(现代农业(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疾病研究室主任及岗位专家、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团队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反刍动物诊疗技术服务。团队专家通过顾问服务、技术培训、标准研讨等多种形式,推动草食动物诊疗规范、人才队伍建设与行业标准制定,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上一篇:2025上半年兽药市场竞争与质量全景洞察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