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防治

猪常见腹泻性疾病的防治

日期:05-20 作者:佚名- 小 + 大

猪肠道疾病作为猪只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仔猪阶段死亡率高、经济损失大(耗料浪费)、诊断难度大、病因多但是可防可控可治等特点,控制猪群肠道疾病是也是执行“养重于防”工作的核心。

一、猪常见腹泻疾病的种类

1、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病毒性腹泻):

①猪传染性胃肠炎: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仔猪感染后症状严重,表现为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死亡率高,成年猪症状相对较轻。15日龄内哺乳仔猪致死率高90%以上,血清型单一,发病表现以水样喷射状腹泻、味道腥臭、呕吐、严重脱水口渴为主,愈后仔猪易成僵猪; 

②发病机制:仔猪小肠空肠段绒毛脱落、萎缩、变短 →机体无法吸收营养物质→电解质运输机制失效→脱水、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猪只心、肾衰竭死亡;

③猪只肠道肿胀、半透明、卡他性病变,胃内充满淡黄色、未消化的凝乳块;

2、猪流行性腹泻(猪病毒性腹泻): 

与传染性胃肠炎一样,也具有剧烈腹泻、呕吐、脱水、皮肤发干、眼窝凹陷,且潜伏期更长,病变部位也以小肠为主; 猪只回肠壁变薄、水肿、充血,充满黄色黏稠液体,胃中含大量黄色凝乳块; 

3、猪轮状病毒腹泻(猪病毒性腹泻):

 ①主要感染仔猪,多发生于寒冷季节,症状包括厌食、呕吐和腹泻,一般呈自限性,但在幼龄或体弱仔猪中可能较为严重。

猪只急性发病,不吃乳、呕吐、灰白色或黑褐色、水样糊状腹泻,仔猪症状严重,大猪症状轻微; 

②发病机制:猪只肠绒毛末端上皮细胞感染病变→ 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失衡→电解质失衡→肠道渗透压改变→出现分泌性腹泻;

③病变猪只肠管半透明、黏膜脱落 、内容物为灰黄或白色水状、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出血、胃内容物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4、仔大肠杆菌黄白痢(猪细菌性腹泻):

 ①主要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多发生于1 - 3日龄仔猪,以剧烈腹泻、排黄色稀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仔猪黄痢在7日龄内多发,死亡率高,发病迅速,腹泻呈黄色水浆状稀便,含凝乳块; 

②仔猪白痢在10-30日龄内多发,死亡率较低; 仔猪粪便特征以黄色、白色糊状、黏腻、恶臭状腹泻;以排白色糊状粪便为主要症状,发病率高但死亡率较低。

③此外,大肠杆菌还可因肠毒血症导致仔猪出现水肿病,并呈现出脑炎症状; 

5、猪沙门氏菌副伤寒(猪细菌性腹泻):

 保育仔猪和育肥前期猪只多发,猪只病变部位集中于回肠、大肠,雨季潮湿发病率高;

6、仔猪魏氏梭菌红痢(猪细菌性腹泻):

 7日龄内仔猪易发生,且死亡率高达90%以上,仔猪症状以呕吐、排红色带血稀粪、肠毒血症为主; 

7、猪密螺旋体痢疾(猪细菌性腹泻): 

属于厌氧型、G-性菌,育肥前期架子猪多发,发病猪只症状以黏液性、出血性、浅灰色或黑色痢疾为主,后期腹泻呈红色胶冻样血样腹泻、腹部塌陷,死亡率低,发病率不高,病程缓慢,但易复发且持续蔓延; 猪只病变部位以结肠、直肠或盲肠为主;

8、猪球虫病:

由艾美耳球虫等引起,多发生于7 - 21日龄仔猪,表现为腹泻,粪便呈黄色或灰白色,有时带有血液或黏液。

上一篇:猪蓝耳病不同阶段临床症状与防控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