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纲考点:(1)阴阳的相互关系及应用;(2)五行的相互关系及应用;(3)五脏、六腑的生理功;(4)气血的生理功能与常见病理;(5)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命名及循行路线;(6)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六淫的性质、致病特性及常见病证     一、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的相互关系是: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关系。五行的相互关系是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关系。     二、脏腑学说与气血    (一)五脏的生理功能 	 									| 					 						脏器					 				 | 									 						功能					 				 | 									 						 					 				 | 									 						脏器					 				 | 									 						功能					 				 | 			 							| 					 						心					 				 | 									 						心主血脉;心藏神;心开窍于舌;心主汗					 				 | 									 						肺					 				 |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和肃降;肺通调水道;肺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肺开窍于鼻;肺在液为涕					 				 | 			 							| 					 						肝					 				 | 									 						肝藏血;肝主疏泄;肝主筋;开窍于目;肝在液为泪					 				 | 			 							| 					 						脾					 				 | 									 						脾主运化;脾主统血;脾主肌肉四肢;脾开窍于口;脾在液为涎					 				 | 									 						肾					 				 | 									 						肾藏精;肾主命门之火;肾主水;肾主纳气;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开窍于耳、司二阴;肾在液为唾					 				 | 			 			 	    (二)六腑的生理功能 	 									| 					 						脏器					 				 | 									 						功能					 				 | 									 						 					 				 | 									 						脏器					 				 | 									 						功能					 				 | 			 							| 					 						胆					 				 | 									 						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帮助脾胃的运化					 				 | 									 						三焦					 				 | 									 						三焦是上、中、下焦的总称。总的功能是总司机体的气化,疏通水道,是水谷出入的通路。上焦:司呼吸,主血脉,将水谷精气敷布全身,以温养肌肤、筋骨,并通调腠理。中焦:腐熟水谷,并将营养物质通过肺脉化生营血。下焦:分别清浊,并将糟粕以及代谢后的水液排泄于外					 				 | 			 							| 					 						胃					 				 | 									 						受纳和腐熟水谷,称为“胃气”					 				 | 			 							| 					 						小肠					 				 | 									 						受盛化物和分别清浊(小肠接受由胃传来的水谷,进行消化吸收以分别清浊					 				 | 			 							| 					 						大肠					 				 | 									 						传化糟粕:即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水谷残渣或浊物,经过吸收其中的多余水液,最后燥化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 			 							| 					 						膀胱					 				 | 									 						贮存和排泄尿液					 				 | 			 			 	    (三)气血的生理功能与病理 	 									| 					 						气血的生理功能					 				 | 									 						气					 				 | 									 						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营养作用					 				 | 			 							| 					 						血					 				 | 									 						营养和滋润全身;血藏神					 				 | 			 							| 					 						气血常见病症					 				 | 									 						气虚、气陷、气滞、气逆等;血虚、血淤、血热、出血等					 				 | 			 			 	    三、经络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 					 						经脉					 				 | 									 						由十二经脉(前肢三阳经和三阴经,后肢三阳经和三阴经)、十二经别和奇经八脉构成					 				 | 									 						内属脏腑部分					 				 | 									 						十二经脉各与其本身脏腑直接相连,称之为“属”;同时也各与其相表里的脏腑相联,称之为“络”。阳经皆属腑而络脏,阴经皆属脏而络腑					 				 | 			 							| 					 						络脉					 				 | 									 						包括十五大络、络脉、孙络、浮络和血络					 				 | 			 							| 					 						外连体表部分					 				 | 									 						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