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纲考点:(1)四诊法、察口色的内容,切脉及脉象变化;(2)八纲辩证、脏腑辩证、卫气营血辩证、六经辩证的主要内容,辩证要点;(3)治未病、主要治则、八法的主要内容。     一、诊法     中兽医诊察疾病的方法主要有望、闻、问、切四种,简称“四诊”。     (一)察口色 	 									| 					 						正常口色 					 				 | 									 						有病口色 					 				 | 			 							| 					 						一般是舌质淡红,不胖不瘦,活动灵活自如;微有薄白舌苔,稀疏均匀;干湿得中,不滑不燥 					 				 | 									 						从舌质、舌苔、舌津、舌形等进行观察。舌苔:①白苔、②黄苔、③灰黑苔。口津:①口津粘稠或干燥、②口干,舌面有皱褶、③口津多而清稀,口腔滑利。 					 				 | 			 			 	    (二)切脉     1.切脉的部位     马、骡切颌外动脉(多用)或双凫脉。牛、骆驼切尾中动脉。猪、羊、犬等切股内动脉。双凫脉在颈基部前方,颈静脉沟下三分之一处,波动最为明显的颈总动脉上。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切脉。     2.脉象 	 									| 					 						脉象 					 				 | 									 						主症 					 				 | 			 							| 					 						浮脉 					 				 | 									 						轻按即得,重按反觉脉减(如触水中浮木) 					 				 | 									 						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证,浮而无力为表虚证。内伤久病的虚证也见浮脉,属虚阳外越的表现。脉浮大而空,按之如葱管样,称为芤脉(见于大失血) 					 				 | 			 							| 					 						沉脉 					 				 |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触水中沉石) 					 				 | 									 						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证,沉而无力为里虚证。表邪初感而见沉脉者,为表邪外束,阻遏卫阳于里,不能外达所致 					 				 | 			 							| 					 						迟脉 					 				 | 									 						脉来迟慢 					 				 | 									 						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寒实证,迟而无力为虚寒证;浮迟是表寒,沉迟为里寒。此外,热邪结聚,阻滞血脉流行,也可见迟脉 					 				 | 			 							| 					 						数脉 					 				 | 									 						脉来急促 					 				 | 									 						主热证。数而有力为实热证,数而无力为虚热证;浮数是表热,沉数为里热。虚阳外越,可见数脉,但必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 					 				 | 			 							| 					 						虚脉 					 				 | 									 						浮、中、沉取均感无力,按之空虚 					 				 | 									 						主虚证。多为气血两虚及脏腑虚证 					 				 | 			 							| 					 						实脉 					 				 | 									 						浮、中、沉取均感有力,按之实满 					 				 | 									 						主实证 					 				 | 			 			 	    二、辨证     (一)八纲辨证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辨证。     1.表里 	 									| 					 						 					 				 | 									 						主证 					 				 | 									 						治则 					 				 | 			 							| 					 						表证 					 				 | 									 						舌苔薄白,脉浮,恶风寒(被毛逆立、寒颤)。常有鼻流清涕、咳嗽、气喘等症状(肺合皮毛) 					 				 | 									 						宜采用汗法(解表法)。根据寒热轻重的不同,或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 					 				 | 			 							| 					 						里证 					 				 | 									 						相对表证而言,里证病位在脏腑,病变较深 					 				 | 									 						分别采用温、清、补、消、泻诸法 					 				 | 			 			 	    2.寒热 	 									| 					 						 					 				 | 									 						主证 					 				 | 									 						治则 					 				 | 			 							| 					 						寒证 					 				 | 									 						“阴胜其阳”的证候(或为阴盛,或为阳虚,或阴盛阳虚同时存在)。一般症状是口色淡白或淡清,口津滑利,舌苔白,脉迟,尿清长,粪稀,鼻寒耳冷,四肢发凉等 					 				 | 									 						宜采用温法(“寒者热之”)。根据病情,或辛温解表,或温中散寒,或温肾壮阳 					 				 | 			 							| 					 						热证 					 				 | 									 						 “阳胜其阴”的证候(或阳盛,或阴虚,或阳盛阴虚同时存在)。一般症状表现是口色红,口津减少或干粘,舌苔黄,脉数,尿短赤,粪干或泻痢腥臭,呼出气热,身热。或目赤、气促喘粗、贪饮、恶热等症状 					 				 | 									 						宜用清法(“热者寒之”)。根据病情或辛凉解表,或清热泻火,或壮水滋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