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3  不同类型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 										| 					 						年度					 				 | 									 						混合感染场					 											总数/个					 				 | 									 						病毒性病原					 											体之间					 				 | 									 						病毒性同非病					 											毒性病原体之间					 				 | 									 						非病毒性病					 											原体之间					 				 | 			 							| 					 						数量/个					 				 | 									 						比率/%					 				 | 									 						数量/个					 				 | 									 						比率/%					 				 | 									 						数量/个					 				 | 									 						比率/%					 				 | 			 							| 					 						2004					 				 | 									 						11					 				 | 									 						5					 				 | 									 						45.45					 				 | 									 						6					 				 | 									 						54.54					 				 | 									 						0					 				 | 									 						0					 				 | 			 							| 					 						2005					 				 | 									 						17					 				 | 									 						3					 				 | 									 						17.64					 				 | 									 						13					 				 | 									 						76.47					 				 | 									 						1					 				 | 									 						5.88					 				 | 			 							| 					 						2006					 				 | 									 						23					 				 | 									 						3					 				 | 									 						13.04					 				 | 									 						19					 				 | 									 						82.60					 				 | 									 						1					 				 | 									 						4.34					 				 | 			 							| 					 						2007					 				 | 									 						22					 				 | 									 						2					 				 | 									 						9.09					 				 | 									 						20					 				 | 									 						90.09					 				 | 									 						0					 				 | 									 						0					 				 | 			 			  	三、分析与讨论       唐山地区规模猪场4年来PRRSV、PCV-2、APP、E.coli(大肠杆菌)、和EH场阳性率基本呈逐年上升,CSFV呈逐年下降趋势;PRV前三年呈逐年上升,第四年呈下降趋势,且下降明显;Sal.在2006-2007年、CSFV和PRV在2004-2005年、Tpl(弓形虫)在2004年对规模猪场的危害较大;而Pm、S.S和HPS对规模猪场危害不大。虽然E.coli在2005-2007年,Sal.(沙门氏菌)在2006-2007年为主要病原,但是它们不是原发性病原,是继发病原。主要是因为它们多是从发病中晚期的猪群病料中分离到的,而在发病早期的猪群病料中很少检测到,所以唐山地区规模猪场PRDC主要病原是PRRSV、PCV-2、APP和EH。       4年来,唐山地区共调查发病的规模猪场68个,其中小型规模猪场最多,为38个,占55.88%;其次为中型规模猪场,为16个,占23.53%;大型规模猪场最少,为14个,占20.59%。调查PRDC发病猪群共79个,其中仔猪群最多,为46个,占58.23%;其次为育肥猪群,共22个,占27.85%;种猪群最少,共11个,占13.92%。这表明规模猪场PRDC发病率同猪场规模呈负相关,同猪群类型有明显相关性。 	2004-2007年,唐山地区多病原混合感染的规模猪场所占比率分别为84.61%、94.44%、95.65%和100%。2004年,规模猪场主要以三病原和四病原混合感染为主,到2007年时,则发展到以四病原、五病原和六病原及以上混合感染为主。多病原混合感染主要以病毒性病原体之间和病毒性与非病毒性病原体之间混合感染为主,也出现非病毒性病原体之间的混合感染现象,但所占比率不大。 	全国PRDC发病猪场多病原混合感染现象比较普遍。蒙雪琼等(2006)、覃绍敏等(2007)调查结果表明,SIV与PRRSV、CSFV、PCV-2、PRV的混合感染还是比较常见。徐辉等(2007)等认为,浙江省2007年“猪高热病” 是以PRRSV为主要病原或诱因所致的CSFV、PCV-2和PRV等多病原混合感染的综合性传染病;而陈义祥等(2005)调查表明,PRRSV感染在广西猪场已普遍存在,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现象逐渐趋向复杂化。杨宗照等(2006)的研究表明,2004年杭州地区3个规模猪场陆续发生的仔猪腹泻、保育猪呼吸困难的疾病,是由猪瘟合并PRRSV和PCV2感染造成的。 	总之,唐山地区规模猪场病原学调查PRDC主要病原是PRRSV、PCV-2、APP和EH,是今后防控的重点。 	
  	参考文献(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