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监测流调 > 文章

辽宁省养殖环节非洲猪瘟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时间:2020-10-31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检疫    作者:崔基贤,于本良 - 小 + 大

2.5 病毒传入场内可能途径

现场调查数据显示,病毒传入各疫情场(户)的可能途径包括车辆、外来人员机械携带和感染猪调入。在辽宁省 ASF 疫情场(户)中,由车辆和外来人员机械携带引发的占 92%(22/24),由调入病猪引发的占 8%(2/24)。追溯调查发现,首个疫点的原发猪场每天从饭店收购泔水饲喂本场生猪,这提示泔水在早期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某大型猪场内捕获的苍蝇、老鼠体内均检测到 ASFV 核酸(表 2)。虽然没有证据表明 ASFV可以在苍蝇、老鼠等体内有效复制,但体表机械携带活病毒而造成小范围传播的风险不能排除。

 表2 某疫情场猪舍内苍蝇、老鼠样本采集检测情况

3 讨论

3.1 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特征

综合分析时间分布曲线和空间分布特征,2018 年 9—10 月,疫情在局部地区呈现时间和空间聚集性,疫点沿京哈高速公路(G1)、沈大高速公路(G15)和 3 条省道公路(S101、S321、S322)两旁分布。实地调查发现,3 条省道公路平时来往车辆多,车流一直不断,提示生猪调运是ASF 跨区域传播的重要风险因素。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群间分布结果表明,各疫点内最先发病的多为母猪、育肥猪等日龄较长、体重较大的猪(79%)。提示推测原因有两点:第一,大猪采食量较大,接触病毒概率较高;第二,仔猪死亡淘汰频率较高,临床症状和发病特征易被忽视。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用现场数据和实验室研究结果验证。

3.2 病毒进入辽宁省的时间追溯

2018 年 8 月,辽宁省发现我国首例 ASF 疫情。此前,我国境内从未有 ASF 报告。本研究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绘制的时间分布曲线分析,推测最早发病时间可追溯到 2018 年6月20 日,结合ASF 潜伏期,向前追溯 4~19 d,提示感染在 2018年 6 月上旬或中旬就已经存在。

3.3 病毒进入场内的可能途径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泔水饲喂和违规调运是引起我国首例确诊 ASF 疫情的重要风险因素。而 2018 年 8 月首起 ASF 疫情确诊后,辽宁省立即禁止泔水喂猪。之后的疫情 92% 为车辆、器具、人员机械携带病毒传入引发,风险因素包括售猪车辆、饲料运输车辆、装猪笼具、生猪贩运经纪人、保险理赔人员等。ASF 防控难点之一在于,ASFV 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时间长,对普通消毒剂抵抗力强,存活能力超强;在冻肉、骨髓、血液乃至猪场环境中可存活 3 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病原清除难度大。因此,车辆、人员、器具等机械携带的活病毒可沿着整个生猪价值链传播。也正因为如此,全球曾发生 ASF 疫情的 60 余个国家中,仅13 个(历时数年甚至 30 余年)成功根除该病,提示该病的防控不是一蹴而就的

3.4 病毒在场内传播的特征和可能途径

统计结果显示, 各疫点发病率中位数为20.36%,但病死率中位数高达 100%。现场调查表明,ASF 在场内的传播速度相对缓慢,与病猪同圈舍共用活动场地的其他猪只多通过直接接触病猪或接触病猪排泄物而感染,一般在首例发病后 1 周左右开始表现症状。而不同圈舍之间的传播与圈舍物理隔断设施的密闭程度有关,以实体墙(无缝隙)作为圈舍隔断设施的场(户),以间接接触传播为主,由饲养人员、舍内工具机械携带将病毒传播至其他圈舍,因此不同圈舍呈现跳跃式发病的特征;而以缝隙较大的铁栏杆等作为圈舍物理隔断设施的疫点,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同时发挥作用,首发病猪所在圈舍相邻的圈舍往往难以幸免,提示实体墙等无缝隙隔断可能是一种场内传播的保护性因素,这有待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以提供数据支持。在某大型猪场内捕获的苍蝇、老鼠体内均检测到 ASFV 核酸(表 2)。虽然没有证据表明 ASFV可以在苍蝇、老鼠等体内有效复制,但由其体表机械携带活病毒而造成小范围传播的风险不能排除。

上一篇:山东乳山发现进口冷冻猪肉制品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下一篇:非洲猪瘟荧光定量PCR检测常见假阳性结果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