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兽医考试 > 文章

执业兽医考试《兽医寄生虫学》复习资料(二)

时间:2017-10-05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兽医 - 小 + 大

预防

1、预防的关键在于灭蜱,可根据流行地区蜱的活动规律,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灭蜱措施,使用杀蜱药物消灭牛体上及牛舍内的蜱。

2、应选择无蜱活动季节进行牛只调动,在调入、调出前,应做药物灭蜱处理。

3、当牛群中已出现临床病例或由安全区向疫区输入牛只时,可应用咪唑苯脲进行药物预防。

47、马巴贝斯虫病

该病是由驽巴贝斯虫和马巴贝斯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而引起的疾病。

流行病学:本病传播过程中需要蜱为传播媒介,除经卵传播外,还有经蜱期间传播和经胎盘垂直传播的报道。

临床表现:病初体温稍升高,结膜充血或稍黄染。随后体温逐高,达39.5~41.5℃,呈稽留热型。黄疸现象明显,结膜初潮红黄染,以后呈明显的黄疸。其他可视黏膜尤其是唇、舌、直肠、阴道黏膜黄染更为明显。有时黏膜上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粪球小而干硬,表面附有多量黄色黏液。排尿淋漓,尿黄褐色、黏稠。肺泡音粗厉,呼吸促迫,常流出黄色、浆液性鼻涕。妊娠马发生流产或早产,有些妊娠马伴发子宫大出血而死亡。后期病马鼻孔流出多量黄色带泡沫的液体。病程为8~12d,不经治疗而自愈的病例很少。血液变化为红细胞急剧减少(常降到200万个/mm3左右),血红蛋白量相应减少,血沉快。

诊断:血液涂片虫体检查一般在病马发热时进行,但有时体温不高也可检查出虫体。一次血液检查未发现虫体,应反复检查或改用集虫法检查。

治疗:主要治疗药物有以下几种: ‘

(1)咪唑苯脲 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mg,配成10%溶液,一次肌内注射或间隔24小时再用一次。

(2)三氮脒 剂量为每千克体重3~4mg,配成10%溶液深部肌内注射。可根据具体情况用1~3次,每次间隔24h。有些病马注射后可出现出汗、流涎、肌肉震颤、腹痛等副作用,一般经lh左右可自行恢复。

48、犬巴贝斯虫病

该病是由犬巴贝斯虫和吉氏巴贝斯虫寄生于犬红细胞内引起的疾病。

49、牛泰勒虫病概述

该病是由环形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患染而引起。主要感染黄牛、水牛、瘤牛、牦牛、犏牛。寄生于红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内。

流行病学:环形泰勒虫传播媒介为璃眼蜱属的数种蜱,

泰勒虫不能经卵传播。这种蜱主要在牛圈内生活,因此本病主要在舍饲条件下发生。

瑟氏泰勒虫的传播媒介为长角血蜱、嗜群血蜱和日本血蜱。

瑟氏泰勒虫不能经卵传播。长角血蜱生活于山野或农区,因此本病主要在放牧条件下发生。

临床表现:环形泰勒虫病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地方性流行病,流行于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一些省、自治区。多呈急性经过,以高热、贫血、出血、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胀为特征。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使养牛业遭受严重的损失。

病初体温升高到40~42℃,为稽留热,少数病牛呈弛张热或间歇热。咳嗽,流鼻漏。眼结膜初充血、肿胀,流出多量浆液性眼泪,以后贫血黄染,布满绿豆大溢血班。可视黏膜及尾根、肛门周围、阴囊等薄的皮肤上出现粟粒乃至扁豆大的深红色结节状溢血斑点。有的在颌下、胸前、腹下、四肢发生水肿。体表淋巴结肿胀为本病特征。血液稀薄,红细胞减少

诊断:本病的诊断与其他梨形虫病相同,包括分析流行病学资料,观察临床症状和镜检血片中有无虫体。此外,还可做淋巴结穿刺检查石榴体。

治疗:治疗药物有以下几种:

(1)磷酸伯氨喹啉(PMQ) 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75~1.5mg,每天内服一剂,连服3剂。

(2)三氮脒剂量为每千克体重7mg,配成7%溶液肌内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d,如红细胞染虫率不下降,还可继续使用2次。

为了促使临床症状缓解,还应根据症状配合给予强心、补液、止土、健胃、缓泻、舒肝、利胆等中西药物以及抗生素类药物。

预防:预防的关键是消灭牛舍内和牛体上的蜱。

上一篇:执业兽医考试《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模拟试题

下一篇:执业兽医考试《兽医临床诊断学》复习资料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