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饲养管理 > 养猪管理 > 文章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时间:2025-11-17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3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存在的问题

3.1 环境卫生差

在规模化猪场中,保育猪的养殖环境较差,饲养人员缺乏相应的环境管理意识,没有对圈舍环境进行清洁卫生,没有及时对生猪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导致圈舍环境污染严重,使得大量细菌病原微生物滋生,给保育猪群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还有养殖场未对进出圈舍的人员及车辆进行合理的消毒灭菌,导致病原微生物在养殖场中形成流行,严重影响保育猪群的健康发育。

3.2 养殖管理差

规模化养殖场中养殖人员对猪群的养殖管理不达标,尤其是对保育猪群的圈舍环境,温湿度,采光,通风等不达标,导致保育猪群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应激,使得猪群的免疫力下降,难以抵御疾病的入侵,进一步增大保育猪群患病的风险;还有部分养殖场在建场时,未考虑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的布置,圈舍粪污随意排放,病死猪只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导致养殖环境污染,增加了疫病传播的风险。

3.3 饲喂不科学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大部分保育猪的自身免疫力及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而在饲喂过程中,日粮中缺乏相应的营养物质,或是饲料中的营养物质配比不合理,极易导致保育猪的抗病力不足,容易感染上疾病;还有的养殖场为了节约饲养的成本,给猪只饲喂泔水、发霉变质的饲料,未对猪群的日常饮饲进行科学管理,使得保育猪群因缺乏营养,生长发育慢,抵抗力弱,而染上疾病。

3.4 防疫措施差

规模化猪场发展迅速,也就意味着对疾病的防治要求越来越高,但部分养殖户对疾病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疾病防治知识,使得养殖过程中对疫病防治措施不到位,导致疫病在养殖场传播蔓延,给养殖场造成严重损失;还有养殖场没有聘请专业的饲养人员,导致疫病防治工作难以开展;而疫苗免疫作为预防疾病的关键,养殖场没有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导致疫苗免疫工作开展不到位;或是在疫苗接种过程中不按标准及免疫程序进行科学接种,使免疫效果不达标;或是养殖户为节约养殖成本,不对猪只进行免疫,导致疫病预防工作开展不到位,增大了猪群患病的风险。

4 保育猪养殖技术的优化

4.1 控制圈舍温度

因保育猪体温调节功能不够完善,对环境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极易因温度变化引起应激反应,对此做好圈舍温度的调节工作,对保育猪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首先对于圈舍的保温性,需要进行加强,可以在建圈时,使用保温材料,减少与外界环境热量的交换,保证圈舍内温度的稳定;其次要在秋冬季,气温寒冷的季节,对圈舍进行增温,使猪舍温度维持在适合保育猪生长发育的温度,23℃左右,注意增温过程不能采用明火增温的方式,避免烟气对圈舍空气造成影响,降低对保育猪呼吸道的刺激;而在夏季等高温季节,要保证圈舍的通风,确保圈舍空气的流通,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最后,需要加强对圈舍温度的监测,实时对保育猪圈舍温度进行调整,避免低温、高温等问题出现,进而影响保育猪的生长发育。

4.2 优化营养供给

保育猪是指断奶后的仔猪,在其生长过程中,食物习惯会发生巨大变化,食物会从母乳变为饲料,这一过程会对保育猪产生刺激,对此在饲喂过程中要注重饮水与饲料的配比优化,注意饲料与水比例控制在1:2左右,同时要注重饲料的选择,须保证营养均衡,满足保育猪的营养需求,同时可以在日粮中加入葡萄糖、微量元素以及乳酸菌等物质,促进保育猪发育,提升抵抗力,加强对疾病的抵御能力;可以加强对青饲料与精饲料的补充,常用的配方是玉米细粉60%、鱼粉5%、葡萄糖粉10%、乳清粉10%、膨化大豆10%、麸皮2%、盐0.5%以及预混料2%。同时在饲料中加入铜、锰、铁等微量元素及粗蛋白,可以快速促进保育猪增重,保证后期育肥阶段的快速生长;还可以添加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以及乳酸肠球菌等,进一步促进保育猪肠道活性,促进消化与吸收;最后要做好饮水管理工作,加强对饮水的消毒与净化,确保饮水质量,保证保育猪的饮水需求。

上一篇:猪育肥舍生产管理5要素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