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科技 > 饲料营养 > 文章

规模化猪场液态发酵饲喂技术应用的可能性

时间:2025-11-17    点击: 次    来源:河南省安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石永杰 尉新华 - 小 + 大

【核心提示】为了高效推广与规范应用液态发酵饲喂技术,提升生猪养殖效率并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与分析应用案例,探讨了该技术在规模化猪场的应用效果与面临挑战。该技术结合微生物发酵与液态饲喂,能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猪群健康、降低粪污排放,能有效提升规模化猪场的生产效率和环保水平;但存在设备投入高、管理要求严等问题。液态发酵饲喂技术为生猪养殖提供了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智能的现代化饲喂模式,能有力促进生猪产业向现代化、生态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随着养猪业集约化进程加速,传统的养殖模式与饲喂技术难以满足现代养殖业的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当前,我国生猪养殖业面临着饲料资源紧缺及环境污染双重挑战。据报道,在传统干料饲喂模式下,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70%以上,料肉比高达2.8~3.0,同时年粪污产量超38亿吨,给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液态发酵饲喂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养猪技术应运而生,为养猪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该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工程与智能饲喂系统的融合,可实现食品工业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显著提升饲料利用率,改善猪群健康,并降低环境污染。目前,该技术在欧美国家已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其中丹麦、荷兰等国的推广率高达60%~80%;但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期,还面临着设备投资高、操作管理专业性强等瓶颈。为此,本文系统分析了该技术原理、效益、问题及前景,旨在为规模化猪场应用提供参考,从而推动生猪产业绿色转型与“节粮减排”。

一、液态发酵饲喂技术原理

液态发酵饲喂技术是一种借助微生物发酵作用,将饲料中的复杂有机物质进行分解转化,然后再通过智能饲喂系统饲喂猪只的技术。具体来说,将玉米、豆粕或酒糟等饲料原料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添加乳酸菌、酵母菌等益生菌,在厌氧环境下进行发酵,分解原料中的淀粉、蛋白质、纤维等大分子物质,产生乳酸、乙酸等有机酸,降低发酵液的pH值,抑制病原菌增殖;同时降解原料中植酸、单宁等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的适口性。经过发酵处理后的饲料,其营养成分更易于猪只消化吸收,有助于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增殖,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进而增强猪只的免疫力和生长性能。

目前,现代液态发酵饲喂系统包括发酵控制单元、液态输送单元及智能管理单元三大模块,可实现自动化、精准化、高效化生猪饲喂。

二、规模化猪场液态发酵饲喂技术效果分析

1、提升饲料利用率

液态发酵饲料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能降解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及抗营养因子等物质,同时产生乙酸、丙酸等短链脂肪酸,促进肠道健康,从而提高了饲料消化率。在液态发酵豆粕饲喂育肥猪的试验中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猪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了6.1%,平均料重比下降了7.3%,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成本降低了9.9%。赵然等研究发现,在23~196日龄育肥猪中,相较于干料和湿拌料,液态发酵饲料显著降低了料肉比(23~69日龄降10.0%和2.84%;70~196日龄降6.4%和2.85%),同时显著提高了脂肪消化率(分别高出12.38%和9.07%)。李耿辉等采用猪肠道内源乳杆菌液态发酵全价料后,同样可以显著提高育肥猪的猪平均日增重,降低了耗料增重比,这与肠道菌群调节有关。

2、提高生产性能

液态发酵饲料在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方面表现突出。陈碧红研究表明,与饲喂固态基础日粮相比,饲喂含2%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发酵液态饲料可显著改善肠道形态;同时提升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此外,还提高猪肉中谷氨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每100g猪肉中谷氨酸含量提高至1.82g,亚油酸含量提高至1.85g,均提高了2倍多。马晓阳等研究发现,采用5%液态发酵玉米秸秆等量替代玉米饲喂育肥猪,可显著提升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β-转化生长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活性和白细胞介素-4含量,从而改善生猪机体健康。

上一篇:常见的饲料原料掺假方式及鉴别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