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禽病防治 > 文章

种鸡受精率低的原因及防治

时间:2025-11-14    点击: 次    来源:白羽肉鸡产业信息库    作者:佚名 - 小 + 大

5、预防对策

5.1种公鸡正式使用前要逐只进行精子活力、密度、色泽、采精量的检查,不合格予以淘汰,以后每半月检查一次。

5.2一般稀释后精液的保存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以50vl/只为宜,注意给精液保温。

5.3人工授精人员要动作熟练,避免在授精时对公母鸡的强力刺激。为减少输卵管感染,被粪便污染的精液要弃去。为此,有必要在精液中加入青链霉素,每毫升精液中各加2000单位。同时还要定期地投喂预防垂直感染疾病的药物,但严禁使用影响受精率的药物如:喹乙醇、呋喃类等。

5.4输精间隔时间最好为5天一个周期,一般输完精后48小时可达到受精高峰,第5天还可达到90%以上。在生产过程中4—6天一个周期是可行的,要严格掌握输精时间,一般在下午4—6点进行为好。

5.5人工授精器材必须每天消毒一次,干燥备用。使用前,需用生理盐水冲洗,要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另外人工授精人员要相对固定,可把受精率指标与经济指标挂钩,以调动其积极性。

5.6加强对种鸡的饲养管理

5.6.1加强种鸡的疾病净化工作

鸡白痢病的净化,采用全血凝集反应试验法。一般在17—18周龄进行普检,阳性或疑似阳性的要坚决淘汰。进入产蛋期要预防性投药,每周1次。鸡支原体病的净化:采取检疫、疫苗防疫与药物预防三结合的方式进行。

5.6.2搞好种鸡群的预防接种

加强对温和性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预防。种鸡进入产蛋期后,应根据化验室的监测结果进行免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除在育雏育成期用活苗或灭活苗免疫之外,在种鸡40周龄左右,还要用灭活苗免疫注射一次,使后期种蛋仍有较高的母源抗体。

5.6.3应根据种鸡的日龄、产蛋率等情况及时调整饲料配方,以降低种鸡的应激反应。同时应在日粮或饮水中补加VC,、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

5.6.4每天早晚带鸡消毒2次,并做好种蛋的舍内消毒、贮存及蛋库的清洁卫生工作。

6、小结

种母鸡的产蛋高峰期过后,随着日龄的逐渐增大,产蛋率逐渐降低,这让不少饲养农户误认为种鸡的老化是导致受精率低的根本原因,故而忽视治疗。但生产实践证明,即使产蛋高峰期过后,种鸡的受精率一样可以保持较高的水平。若出现上述受精率低的情况,各工作在一线的技术人员应及时从其它方面查找原因,积极治疗。

种公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受精率的高低及后代的生产性能,故要认真做好种公鸡的选择工作及其以后的饲养管理。

上一篇:畸形鸡蛋产生的原因及防治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