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动态 > 规范标准 > 文章

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指引

时间:2025-11-02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佚名 - 小 + 大

3 防控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精准管理”原则,有效降低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具体防控措施如下:

3.1 改善饲养环境卫生

良好的饲养环境是防控乳房炎的基础。牛舍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定期清理粪污,防止垫料潮湿、板结;运动场应排水通畅,避免泥泞积水,定期平整与消毒;定期检测并维护挤奶设备,确保真空稳定、脉动正常、奶杯内衬无破损,防止机械性损伤和交叉感染。

3.2 严格挤奶程序

规范的挤奶程序是防止乳房炎发生和扩散的关键环节。实施分群挤奶:先挤健康牛群,后挤患病牛或高体细胞数牛只,必要时设立专用挤奶通道或时段;严格执行挤奶程序,全程规范操作与严格消毒。

3.3 提高营养水平

科学合理的营养供给有助于增强奶牛免疫力,提高乳腺抗病能力。根据奶牛不同生理阶段(干奶期、围产前期、泌乳高峰期)制定精准日粮配方;确保能量、蛋白质、矿物质与维生素平衡供给,特别关注硒、锌、铜及维生素 E 等对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的微量营养素;干奶期应控制精料比例,避免过度泌乳刺激,同时补充阴离子盐预防低钙血症;保证饲料新鲜、无霉变,严禁饲喂腐败变质原料。分阶段提高奶牛日粮水平,尤其是在干奶期和围产前期,精准提供优质的饲料和平衡奶牛日粮。

3.4 强化早期识别机制

早期发现是控制乳房炎蔓延、减少经济损失的前提。在每次挤奶过程中实施“四步检查法”:观察乳汁性状(是否含絮片、凝块、水样乳);检查乳房外观(有无红、肿、热、硬);触诊乳区温度与质地;记录产奶量异常下降情况。发现可疑病例立即隔离,并采样送检。

3.5 精准治疗

盲目用药易导致耐药性产生和治疗失败。应依托实验室检测,实现精准干预。

3.6 定期监测

每月开展 1~2 次加州乳房炎试验(CMT)筛查,重点覆盖高产牛、经产牛及体细胞历史偏高个体;结合 DHI 检测系统,定期获取群体 SCC、产奶量、乳成分等数据,动态评估;建立每头牛的乳房健康档案,实现个体化管理。建立乳房炎常态化监测体系。每月 2 次 CMT 快速筛查,同时对病原进行检测;有条件的牧场可每月开展 DHI 检测。

3.7 及时淘汰

对于难以治愈且具高度传染风险的个体,应及时淘汰,防止成为持续性传染源。

上一篇:主要畜禽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饲料配制技术指导意见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