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动态 > 规范标准 > 文章

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指引

时间:2025-11-02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佚名 - 小 + 大

2 治疗

2.1 治疗原则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应遵循“早发现、早诊断、精准用药、综合干预”原则,采取局部与全身相结合、抗感染与抗炎并重、支持疗法与免疫调节协同的综合治疗策略。具体包括:

2.1.1 病原控制: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科学选用敏感性强、乳腺穿透性好、残留风险低的抗菌药物,有效杀灭或抑制致病菌。

2.1.2 炎症控制:使用抗炎药物减轻乳腺组织炎症反应,缓解红、肿、热、痛等症状,促进组织修复。

2.1.3 支持疗法: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电解质失衡及脱水状态,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2.1.4 增强免疫力:通过营养支持、免疫调节剂应用等方式,提升机体抗病能力,防止复发。

2.1.5 严禁盲目用药、滥用抗生素,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

2.2 治疗方法

2.2.1 乳头药浴

将病牛每个乳头完全浸没于药液中,浸泡时间不少于 30 秒。药浴后自然风干,避免擦拭,防止二次污染;每头牛使用独立药杯或喷雾装置,防止交叉传播。

2.2.2 乳房给药

挤尽患乳区乳汁;严格消毒乳头末端;按“先灌注前乳区,后灌注后乳区;先左侧,后右侧”的顺序,将药物缓慢注入各乳区;注药后轻捏乳头基部并向上推挤 2~3 次,促进药物向乳腺深部扩散;灌注完成后,立即对四个乳头进行治疗性药浴。对下头牛治疗前应先对手部和手臂进行消毒。

2.2.3 全身治疗

结合发病情况、病原学检测结果及药敏试验,选择能有效穿透乳腺屏障的广谱抗生素。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类(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头孢噻呋)类以及氨基糖苷(庆大霉素)等。对于中重度临床型乳房炎(如急性、最急性型)或伴有全身症状(高热、食欲废绝)的病例,需实施全身抗菌与抗炎治疗。

2.2.4 乳房基部封闭治疗

配制 0.5%普鲁卡因溶液 100 mL,加入青霉素钠或硫酸庆大霉素等敏感抗生素;在患侧乳房基部与腹壁交界处做环状或多点皮下或筋膜下注射,使药液形成“封闭带”。

2.2.5 依据致病菌检测结果进行治疗

鼓励有条件的牧场开展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与药敏试验(如三分区平板培养法),明确致病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据此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2.2.6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扶正祛邪为原则,可选用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大青叶、白芷、 黄连、黄芩、大黄等。

上一篇:主要畜禽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饲料配制技术指导意见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