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01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二)价值陷阱:养殖端陷入 “原料化” 困境 长期以来,家禽业在产业链中主要扮演着为 B 端餐饮供应白条禽的角色。随着预制菜的兴起,这种传统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养殖端陷入了 “原料化” 的困境。当活鸡经过一系列加工,变成预制菜中的 “香酥鸡排”“藤椒鸡丁” 时,养殖端原本 100% 的利润占比,如今大幅缩水至 20%-30%。 以某爆款盐焗鸡预制菜为例,养殖端向加工企业供货的价格为 8 元 / 斤,这其中包含了养殖成本以及微薄的利润。经过加工企业的处理,再加上品牌包装,这道盐焗鸡预制菜在终端市场的售价高达 38 元 / 斤。在这个过程中,养殖端仅仅获得了一小部分利润,而大部分附加值都被中下游环节所占据。 这种附加值分配严重向中下游倾斜的现象,让养殖端在产业链中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不仅难以分享预制菜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红利,还面临着利润被进一步挤压的风险。长此以往,家禽业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无法实现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三、破局三大路径:从 “原料供应商” 到 “价值共创者” 面对预制菜市场的巨大机遇与现存困境,家禽业唯有主动出击,通过创新策略打破传统束缚,才能实现从 “原料供应商” 到 “价值共创者” 的华丽转身,在预制菜的浪潮中抢占先机。 (一)C 端突围:自建品牌,抢占消费者心智 在家禽业向预制菜领域转型的过程中,C 端市场的开拓是实现价值提升与品牌塑造的关键战场。一些领先的家禽企业通过差异化定位、场景化产品设计以及地域化深耕,成功在 C 端市场站稳脚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与信任。 温氏旗下的 “佳味鲜” 品牌,依托温氏在无抗养殖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以 “无抗养殖 + 全程可追溯” 为核心卖点,精准定位对食品安全与品质有高要求的中高端家庭消费者。其中,“0 添加防腐剂” 的清炖土鸡汤,凭借其原汁原味、健康营养的特性,成为线上线下的明星产品,仅 2024 年在电商渠道的销量就突破了千万份,销售额同比增长 56%,成功树立了高品质禽肉预制菜的品牌形象。 圣农的 “美厨” 品牌则另辟蹊径,聚焦于早餐场景下消费者对快捷、营养早餐的需求,开发出 “5 分钟微波即食” 的照烧鸡腿饭。这款产品不仅在烹饪上极为便捷,而且在口味和营养搭配上也下足了功夫,满足了上班族在忙碌早晨对美味与健康的双重追求。2025 年第一季度,该产品营收同比增长 67%,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的早餐预制菜品类中销量名列前茅,成为圣农在 C 端市场的又一增长引擎。 江丰实业凭借 “江村黄鸡” 这一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域饮食文化,开发出广府白切鸡、客家盐焗鸡等极具地方特色的预制菜。这些产品在口味和制作工艺上高度还原了传统粤菜风味,迅速在当地预制菜市场打开局面,在大湾区的预制菜门店渗透率达到 40%,成为地域化深耕的成功典范。通过在特定区域的品牌塑造与市场渗透,江丰实业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增强了品牌在当地消费者心中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二)B 端升级:从 “代工” 到 “共创” 的角色转换 在预制菜产业链中,B 端市场长期以来是家禽企业的重要阵地。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代工模式已难以满足餐饮企业对产品创新与成本控制的需求。一些家禽企业通过深度参与产品研发、供应链协同以及标准共建,成功实现了从单纯的原料供应商到餐饮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角色转变。 凤祥食品与麦当劳的合作堪称典范。针对麦当劳对产品品质与营养标签的严格要求,凤祥食品组建专业研发团队,为其定制 “低脂版麦乐鸡”。通过优化原料配方,将鸡胸肉占比提升至 90%,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低脂食品的需求,还帮助麦当劳降低了 20% 的营养标签合规成本。这款产品上市后,迅速成为麦当劳菜单上的热门单品,带动凤祥食品对麦当劳的销售额年增 35%,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 |
上一篇:从三个法律视角看“预制菜”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