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22 点击: 次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敲开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唐利军的办公室门,办公桌上摊开的土壤报告以及侧旁整齐摆放的饲料样本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背后的书架上塞满了动物医学、畜牧养殖、食品科学与安全等领域的专业书籍,缝隙里夹着的调研笔记便签,记录着养殖数据、农户反馈及产业发展思考……他的故事,始于乡村困境,成长于实践沃土,如今正将专业力量融入服务民生、守护公益的新征程。 扎根:从“菜鸟大学生”到“鸡司令” “小时候家里穷,全靠母亲养几头猪交学费。有一年,猪突然病死了,学费瞬间没了着落……”这段童年经历,在唐利军心里悄然种下了成为兽医的种子:“我要成为一名兽医,不让农户因牲畜死亡陷入困顿。”2008年高考,唐利军毅然选择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 大学毕业后,唐利军关注到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基层养殖技术亟待提升。“专业技术不能只停留在书本里,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他怀揣热忱,离开家乡江苏,来到四川农村。 然而,初出茅庐的他遭遇诸多挫折。因经验不足,他给病鸡用药时未考虑水质差异导致剂量失误,给鸡肌肉注射时不慎刺入胸腔,导致几十只鸡死亡,被当地老兽医称为“菜鸟大学生”。但他没有气馁,“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唐利军脱下大学生的“长衫”,到一线锻炼。 他跟着民营养殖场饲养员从扫鸡粪、喂鸡、打疫苗学起,把养殖场当作课堂,把农户当老师,每天观察鸡的习性、摸索用药剂量、练习打针手法。一年多后,他的技术日渐成熟,能精准判断病症、制订养殖方案;两年内,他从“菜鸟”成长为“鸡司令”,被聘为大型养殖企业技术总监,主管宜宾市区域内所有乌骨鸡养殖场的技术管理。 2015年,为了把技术带到更广阔的基层,唐利军报考了大英县农业农村局,从年薪可观的企业高管重回基层技术员。他说:“能让更多农户靠养殖增收,比挣多少钱都值。” 到任后,唐利军力推乌骨鸡养殖产业,手把手教农户技术。2017年禽流感突袭,乌骨鸡销路阻断,他白天跑市场找买家,深夜亲自开货车帮客商运鸡,凌晨一点多才能疲惫返程。“那段时间嘴角全是泡,但产业倒了,农户的信任就没了。”靠着这股韧劲,大英乌骨鸡产业逐步走上正轨。 2018年,唐利军担任大英县畜牧站站长,面临养殖场升级项目推进受阻的难题。传统招投标模式下,建设过程烦琐、成本高、质量难保证,还易引发环保问题。唐利军大胆推行“业主自建、定标验收、达标补助”模式,虽面临诸多质疑,但他坚信自己的判断,积极沟通解释并提供技术指导,最终推动全县300多家养殖场成功转型,实现了养殖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2021年,唐利军当选中国科协“十大”代表,2023年被推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提出的“加快中兽医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等建议被农业农村部列为重点督办建议,推动了《中兽医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这一国家标准出台。 深耕:从一线实践到职教讲台 在基层工作中,唐利军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遂宁作为农业大市,没有专门的农科院和农业院校,产业发展就像无源之水。”这份焦虑驱动他赴远方求学。 几经思考,他选择了远在新疆阿拉尔市的塔里木大学,这所由兵团创建、扎根边疆的学府在干旱区农业生态、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积淀。他说:“胡杨精神与‘田间当课堂’的理念深深打动我,学农的就该把知识种在地里。” |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