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预防兽医 > 文章

猪蓝耳病免疫抑制机制与疫苗再认识

时间:2025-08-07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4.5 开发新型的灭活PRRSV疫苗

在灭活的PRRSV疫苗中,选择适当的佐剂是提升疫苗效力的关键因素。目前已有多种策略被报道能够增强灭活PRRSV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滴度。例如,使用β-丙内酯(BPL)对PRRSV进行灭活处理后,将其与水/油乳液混合,并分两次免疫接种仔猪,可显著降低同源病毒攻击后的病毒血症水平。此外,采用紫外线辐射或二乙烯亚胺(BEI)对PRRSV进行灭活处理,并与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后肌肉注射,同样可以提高中和抗体滴度,并在同源病毒攻击后减少病毒血症。一个前景广阔的领域是基于纳米技术的疫苗递送系统。由于抗原呈递细胞(APCs)能够吞噬纳米颗粒(100~1000nm)中的抗原,并保护其免受蛋白酶降解,因此基于纳米颗粒的疫苗递送系统备受关注。一项研究显示,基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颗粒的紫外灭活PRRSV(NanoPRRS)疫苗,通过单剂量鼻腔给药,在攻毒后未观察到临床症状,显著减少了肺部病变的发生,降低了病毒血症水平,并显著增加了中和抗体滴度和干扰素γ(IFN-γ)的产生。

5 疫苗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作用再认识

鉴于PRRS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分别在存在安全性和免疫效力存在的不足,单纯依赖PRRS疫苗想防控好PRRS是远远不够的。不恰当的疫苗使用甚至可能加速流行毒株的变异,从而增加疾病防控的复杂性和难度。以上原因使得许多猪场在选择疫苗时面临两难境地。此外,当前猪蓝耳病病毒的变异和重组能力逐渐增强,给新型疫苗的研发带来了更为严峻的考验。由于疫苗研发的速度难以跟上病毒变异的步伐,新推出的疫苗往往无法与当前流行的毒株完全匹配。经过全球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仅靠疫苗彻底控制PRRS是不现实的。因此,净化才是防控猪蓝耳病的根本解决方案。

上一篇:北方放养猪只免疫程及保健方案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