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6 点击: 次 来源:养猪管理与技术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猪只腕关节、肘关节腔内积液呈淡黄色胶冻样,呈一侧性肿大,触摸较硬发热; 被毛粗乱、消瘦,并伴有呼吸道症状,病程较长,但治疗难度大、极易耐药; 4. 实验室检查:关节液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需通过特殊培养基(如巧克力琼脂)培养确诊。 5.治疗方案 首选药物:头孢类(头孢喹肟、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复方磺胺类(磺胺间甲氧嘧啶+TMP)。 敏感药物可选择恩诺沙星、头孢噻呋钠、青霉素类、强力霉素等,治疗方案可选择: 银黄注射液(或黄芪多糖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氨苄西林(或头孢噻呋钠)+氟尼辛葡甲胺肌注; 治疗说明:副猪嗜血杆菌发病的猪只,其免疫力一般下降,需要在抗菌消炎的同时,提高猪只免疫力;每天治疗两次,持续治疗5天左右; 肌注:头孢噻呋钠5mg/kg体重,每日1次,连用5天;或氟苯尼考 20mg/kg体重,每日1次,连用4-6天。 混饲/混饮:发病猪群可添加阿莫西林+恩诺沙星,连用7天,控制群体感染。 局部处理:关节积液较多时,穿刺放液后注入头孢噻呋注射液(稀释后),减少局部炎症。 环境控制:保持猪舍干燥,降低密度,避免温差过大(寒冷潮湿易诱发)。 三、猪丹毒型关节炎:G+性菌 ①症状特征: 2-5月龄猪只多发,急性型猪丹毒,皮肤出现菱形发红疹块,颜色越深,病情越重; 慢性型猪丹毒以关节炎病变为主,关节僵直肿胀,以猪只后关节为主,痛感严重,不愿站立; 猪只心内膜炎炎症(瓣膜附着血栓性菜花样赘生物)、耳朵等皮肤坏死性皮炎; 诊断要点 1. 病原:猪丹毒杆菌(红斑丹毒丝菌),革兰氏阳性杆菌。 2. 症状: 关节炎多为亚急性或慢性阶段表现,关节(膝、腕关节)肿胀、硬实(非积液性),疼痛明显,跛行缓慢发展,无高热(体温轻度升高或正常)。 特征性伴随症状:急性丹毒可见皮肤出现“打火印”(菱形或不规则红斑,指压褪色);慢性病例可能同时出现心内膜炎(呼吸困难、消瘦)。 3. 实验室检查:关节液涂片可见革兰氏阳性纤细杆菌;血清学检测(如ELISA)可辅助诊断。 4.治疗方案 首选药物:青霉素类为特效药,对丹毒杆菌高度敏感。 注:青霉素G 10-15万单位/kg体重,每日2次,连用5-7天(需足量,避免复发)。 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为首选药,治疗方案可选择: 青霉素(或头孢噻呋钠)+安痛定注射液(或氟尼辛葡甲胺)+恩诺沙星(或链霉素)治疗; 治疗说明:青霉素每天给药2-3次,效果最佳 对青霉素耐药者:可选用红霉素(5-10mg/kg体重)或泰乐菌素(10mg/kg体重),每日1次,连用5天。 预防:定期接种猪丹毒疫苗(如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尤其在夏季高发前免疫。 |
上一篇:哺乳仔猪渗出性皮炎的防治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